大二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吴三桂发迹史(出书版)在线阅读 - 第254节

第254节

    汪士荣笑道:“方参将所论实在有些玄乎。请问方参将,如何才能判别大势之表与大势之里呢?”

    方献廷说:“大势之表与大势之里之间有个度,在度之内便是表,在度之外便是里!”

    汪士荣说:“愿闻其详!”

    方献廷说:“像用杯子装水,水刚好满是表与里的度,若不再加水,是大势之表,若加水便是大势之里;像众人推墙,墙倒所需之力便是表与里的度,众人所用力少于它,是大势之表,众人所用力大于它,是大势之里。”

    汪士荣说:“依先生所言,现在民众对反清复明趋之若鹜,大清江山半陷倒不成大势了?”

    方献廷说:“只及大势之表,未及大势之里!”

    汪士荣说:“此大势之度又是什么?”

    方献廷说:“即是天堑长江!”

    汪士荣说:“何以知之?”

    方献廷说:“现在我们与清廷各占长江之南北,清廷可依长江而守,我势虽大,倘若不越过长江,便难成大事,所以方某认为,此时我们虽有大势,却只及大势之表。只有越过长江才能及大势之里!”

    汪士荣说:“依参将之言,大元帅不能称王了么?”

    方献廷说:“并非不能,而是时机未到。此时称王,必冷民众之心,必懈众将之志,虽有大势,只怕也会得而复失!若打过长江后称王,便能因势利导成就大事。”

    汪士荣笑道:“参将之言,汪某已明白。但汪某心里有疑虑想请教参将。”

    方献廷说:“先生说吧!”

    汪士荣说:“一是参将能否肯定大元帅不称王便能使民众之心不冷,众将之志不懈么?”

    方献廷摇摇头说:“方某没此能耐,战场之上,形势变幻莫测,方某岂能未卜先知?”

    汪士荣又笑道:“二是参将能否保证打过长江之后,其他人不心怀异志?”

    方献廷说:“一个人连自己也很难把握,又怎能把握别人呢?方某也没有这能耐!”

    汪士荣便大笑起来:“参将既不能透析现在,又不能预知未来,若因参将之言而延误战机,失去大势怎么办?”

    方献廷不禁默然。

    吴三桂见之,立即打圆场说:“据本帅看来,二位均有道理。方兄力求稳重,先生主张激进,只是观点不同罢了,没有优劣之分。”

    夏国相对吴三桂之言便大为不满。刚才所见,明明是汪士荣占尽上风,到你大帅嘴里为何成了平分秋色?但吴三桂既是元帅,又是岳父,他不敢轻易冒犯,只是说:“依末将之意,无须征求二位之见,让大家民主民主如何?”

    吴三桂问:“何为民主?难道还让数十万将士一起来表态不成?”

    夏国相说:“非也!末将之意是征求一下在座众将之意!”

    吴三桂惊异地问:“这就是你所说的民主么?”

    夏国相说:“正是!”

    吴三桂断然否定说:“不行!”

    夏国相说:“为何不行?”

    吴三桂说:“本帅是否称王,主要看民心如何,怎么凭自己的心腹大将而定呢?”

    夏国相:“元帅难道真的要征数十万兵士的意见么?末将估计数十万兵的意见肯定不会一致,到时候还得让我们来确定。与其转弯这样,不如直接这样!”

    吴三桂说:“这样一来,岂不是在亵渎民主么?”

    夏国相说:“那是元帅对民主的理解有误。所谓民主,是民之意在前,主之意在后,起于民,落于主,轻在民,重在主。也就是说,民众之意见,仅供参考,主人之意见,才是决策。元帅怎么能本末倒置呢?再说,就依元帅之意,征求了数十万兵士之意见,也未必就是民主啊!谁知江南八省之众的意见如何?退一步讲,即使征求了江南八省之众的意见,也未必就是民主啊!谁知江北之民众的意见如何?如此看来,元帅须到一统天下之时才能称王!”

    众将领被夏国相一通歪理说得又情绪激昂起来,纷纷表示拥护夏国相。

    吴三桂一想,也是!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还是要落到自己身上来,别人还是做不了这个主的!于是,他对众将领说:“依本帅之意,无须分析大势与小势,分析来分析去,都难有个结果,倒不如来个快刀斩乱麻之法!”

    众将领问:“什么办法?”

    吴三桂说:“就让大家表个态!”

    众将领轰然叫好。

    汪士荣黯然神伤,他没想到自己费了那么多口舌,竟然没有受到重视,反而让一些武夫们来表态,而方献廷更是觉得悲从中来。因为他知道,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贪那个权与位,为了权与位,能够给人做牛做马,为了权与位,可以舍生忘死。而如今,仅仅是让他们表个态就能够晋王封将,你说谁不愿干啊!不用等结论,这个结论早出来了。

    吴三桂说:“为了尽量公正些,先让不同意称王的表个态。请不同意本帅称王的举手。”

    吴三桂巡视一周,见无人举手,心里便奇怪了。刚才方献廷还与汪士荣咋咋呼呼地争着,现在让他表态,他却为何不举手了呢?

    吴三桂带着疑惑问:“现在请同意本帅称王的举手。”

    大家齐刷刷地把手举起,唯有方献廷一人没有举手。

    吴三桂心里走过一丝不悦,随即便消失了。之后,吴三桂宣布称王。建国号大周,自称为周王,口号改为“逐鞑虏,复汉室。”

    随后,吴三桂便封马宝、王屏藩、李本深、王辅臣为四大将;封夏国相、胡国柱、卫朴、郭壮图为四上将;封耿精忠为江南王,尚之信为岭南王、孙延龄为临江王;封汪士荣为上卿军师。

    方献廷黯然地退出了周王府,从此结束了称王争霸之角逐。

    第十五章 康熙招降

    一、康熙帝杀吴应熊以彰己志

    北京城里,鲜艳的窗花之色泽尚未褪尽,形态各异的灯笼仍然放出朦胧的光泽,人们还没有完全从过年的感觉里走出来。

    而宫中的康熙帝却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起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形势会如此急转直下,大清的花花江山竟然在数月之内便从自己手中到了吴三桂手中。他原以为,曾经在大草原上如雄鹰一般驰骋的满洲铁骑,曾经令大汉之兵闻风丧胆的八旗之兵,不说能立即将吴三桂打败至少能够与他拼个鱼死网破,最后让自己凭国君之身份胜之。谁知个个如猛虎一般的八旗兵竟然会变成如老鼠一般,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