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7节
书迷正在阅读:六零之组织给我做媒、你真以为这道题我不会做、桃桃乌龙、坤宁、刑侦档案、作恶(1V2)、灿烂的小多肉、小娇软、他的小娇娇、许你十个愿望(骨科合集)
因为,在这第二卷里,读书人们好像发现了新的一界。 在阅读《政史》第二卷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万界有那么多不同的政治体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体和官僚机构完全相同。 万界政体和政治制度的分类非常之多。 比如,一个名为雅迪的异族国度中,就有贤者柏拉图考察各界,把各界看到的政体分为贵族政体、勋阀政体、寡头政体、民本政体和僭主政体。 而后来,这位贤者重新定义,将政体重新分为三大类,分别为一人政体、少数人政体与多数人政体。 其中,一人政体包括君主政体与僭主政体。 少数人的政体包括贵族政体与寡头政体。 多数人的政体包括民本政体与暴民政体。 这位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一样,都视多数人的政体为落后政体,他们都有和儒家中庸思想中极为相似的“中道”思想,认为无论是一人政体还是多数人的政体,都会给族群带来灾难,贵族与寡头等少数人的政体才能长治久安。 除此之外,《政史》中还有许多新颖的分类。 若是按照国家粗分,可分为共和国、君主国、联盟国、合众国、群众国、酋长国等等。 除了政体和国家类型,《政史》一书中,还举出一些政府的运作模式或国家首领的担任方式,除了禅让和世袭,还有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等方式。 众人这才知道,圣元大陆现在属于君主专制。而且书中指出,由于有内阁的存在,所以圣元大陆有明显向内阁制过渡的趋势。 这一段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却被无数读书人反复阅读,更是惊动各国皇室。 看完全书,所有人都意犹未尽。 因为,这本书不存在任何深刻的东西,只是把方运所知道的政体国家模式一一列举出来,只不过相当于一本说明介绍性的读物,怪不得没有引发多大的异象。 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许多儒家与杂家弟子被这本书的多种制度所惊艳,开始考虑那些制度是否适用于圣元大陆。 由于此书的政体与圣元大陆差别极大,许多人都只在秘密文会或好友传书中讨论,不会在论榜之上参与这些话题。 一些大儒,甚至在暗中展开推演,想要凭借这本书的内容接触新的圣道。 很快,出现反对的声音。 一方面来自一些儒家,尤其是坚持君权至上的儒家弟子,认为这些都是方运自己编造的,历代众圣巡游万界、周游诸天,都没有发现这些,为何偏偏只有方运发现。他们认为,方运这是在祸乱人族,妄图利用这种混乱的制度来影响圣元大陆。 一些中立的读书人也站出来表示,如果真的胡乱改变国家政体,自然会引发巨大的动荡,甚至可能会让人族遭遇灭顶之灾。但是,他们也表示,至少目前为止,方运还没有让景国陷入动荡之中。 还有一些读书人认为,只要能让人族未来更好,改变过程是平稳过渡,不会被外部势力干涉导致亡国灭种,那么人族慢慢改良是最好的选择。 一些读书人甚至笑着调侃,说把景国当试验田,改得不好,其他各国记住教训,若改得好,其他国家再去学习。 另一种反对的声音,来自杂家。 许多杂家读书人认为,方运这是在插手杂家圣道,杂家读书人应该联手起来,逼方运离开朝廷,阻止他弄权。否则的话,若让他继续为祸,杂家圣道极可能会被污染。 不过,还有一些读书人认为,杂家圣道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人族不断扩展,若是方运真能让杂家圣道扩展,那这就意味着方运走对的了方向,杂家众人跟着新方向走就对了,不能当那种抱残守缺的蠢货。 这本书第一时间送交玄庭书行印刷,而且是文言与白话文同时贩售。 几乎在第二天,景国各地以及许多国家的主要城市,开始贩售这本《政史》。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本书只是当增长见闻的知识类书籍,没有多少人看完后冒出改变国家的念头,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圣元大陆最强大的圣院本身就代表读书人,各国皇室的地位远远不如圣院,没有读书人会觉得皇室能真把自己怎么样,也就不存在反抗。 就在《政史》发售的当天,方运所居住的泉园之中,突然神光冲天,瑞气万条,一道彩虹自圣院而起,跨越不知多少万里,直达泉园,卷走一部书,之后留下淡淡的虹影,高悬天空,犹如接天之桥。 彩虹接引再现。 没人知道方运又写了什么,但并不妨碍他们在论榜上祝贺方运。 许多读书人也传书给方运,祝贺之后,打听方运的新书。 仅仅一刻钟后,圣院医殿宣布,方运著作《瘟疫论》获得医殿的肯定,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会安排全圣元大陆的医家人学习。 在医殿宣布此事几十息后,圣院之中,竟然又出现一道彩虹之桥,落在方运所居住的泉园之中。 之前的那条虹桥还没有完全消散,就见天空出现一亮一暗两道并列的彩虹。 …… 在本书中,“本”偶尔是通假字,通主,比如民本。 第2430章 十虹横天! 在第二条虹桥抵达方运住所之时,硕大的悬天之壶浮现在圣元大陆的上空,医家圣道开始加速拓展。 随后,医殿再度发布消息,方运的《医学史》向前梳理完备人族医道,向后给出扎实严谨的推演,乃是不可多得的著作,列为医家子弟必读之书。 接着医殿竟然抢先宣布,将要在景国与方运合作,尝试建立医学类专科学院,医殿已经选址完毕,即将动工建设,不久之后,将会公布细节。 这个消息引得工殿阁老们不满,因为按照之前与方运商定好的,工家先宣布专科学院之事,当时医家不想当出头鸟,想让工家背黑锅吸引火力,没想到医家人意识到这对医家是革命性的大好事,竟然突然改变原定计划,抢了工殿的风头。 双虹悬天震惊了各地的读书人,除了那些正在处理要务的,或拿起官印,或靠近圣庙,去论榜上探究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是,还没等他们看完论榜前面的消息,第三条长虹再度从圣院飞出,划破天际,落在方运住所。 三虹同天。 随后,众人发现,在方运住所的上空,除了悬天之壶,竟然还出现代表工家的圣道力量的圣物。 量天之尺。 这一刻,无论是审案的县令、开会的知府、视察的州牧,还是六部的尚书、内阁的相爷,圣元大陆各地所有读书人再也按捺不住,全部停下手头的事,开始查看论榜,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一刻,圣元大陆都有女子用哀怨的眼神看着匆匆穿上衣服或手持官印或往圣庙赶的夫君、情郎、恩客,在问清缘由后,突然恨上那个叫方运的人。 一遇方运误终生! 这第三条长虹,最后回到圣院工殿之中。 工殿随对外宣布,方运《工学史》的完成,乃是工家的幸事,也是人族的幸事。 在声明最后,工殿还酸溜溜地指出,建造专科学院之事,是工家最先与方虚圣敲定并契约,工家不仅已经在象州选好地基,昨日已经开始破土动工,工家大儒已经亲自前往,不出三日便会建造一座规模极大的工家学院。 不过,两殿暂时都没有透露封方运为自家夫子的消息。 许多人通过官印第一时间看到《工学史》与《医学史》的内容,分外诧异。 因为,这两部书的文字虽然也很客观,但出现大量新的专有名词,而且有明确的指导性内容,说是为工家与医家指路不为过。 这和《政史》完全不同,这就让许多读书人猜测,方运极可能会在以后的时间里,书写一部拓展与政治有关的书籍。 众人只是大体看了看《工学史》,没等正常阅读完毕,又一道彩虹从圣院出现,落在方运住所。 同时,升起兵家圣物,而且一次圣气两件,一件是军魂号角,一件是万胜虎符。 这下,全圣元大陆的人都有些蒙了。 因为百家圣物不只是普通的物件,一旦出现,只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人族有大危机,众圣意志空前凝聚,激发这些圣物。当年方运遭遇月树神罚,便出现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便是出现能大大拓展相关圣道的书籍或力量,圣物出来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吸收并加强人族的圣道力量! 这一次很显然是后者。 各地书院文院不得不全部停课,因为老师已经管不了学生们,干脆都搬着椅子凳子走出教室,老师学生一起抬头望天,欣赏四道浓淡不一的彩虹,以及那些极为罕见的圣道宝物。 庆国国君第一时间发布急诏,让所有在京七品及以上的官员参与临时朝会。 随后,圣院战殿宣布,方运新作《兵学史》,引动军魂号角与万胜虎符,拓展兵家圣道,居功至伟。 连方运自己都没想到,战殿竟然宣布,在象州与密州建立兵家专科学院,大批量培养兵家人才。 就在兵家读书人难掩兴奋的时候,第五条彩虹之桥落下。 圣道枷锁与圣道法典悬浮高空,这是第五件和第六件百家圣物。 人族各地的人欢呼雀跃。 老人因为人族力量增强而高兴。 读书人因为自己可以获得更强大的力量而高兴。 孩子们因为看到如此奇特的异象而高兴。 很快,刑殿宣布,《法学史》的出现,未人族律法的革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多读书人没有在意刑殿对《法学史》的评价,但那些法家读书人和文位高的读书人却极度惊讶。 因为,刑殿这个评价意味着,他们不仅认同《法学史》,而且还会马上直接根据《法学史》的内容进行变革,最关键的是,新的改进,将完全以《法学史》为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法学史》的地位和价值,已经完全不逊于任何一部法家的半圣经典! 许多人立刻利用官印从圣院之中寻找《法学史》观看,越看越心惊。 很快,第六道圣院虹光出现。 农家圣道之物神农宝锄高悬天空。 几乎全圣元大陆的人都仰天看着,张大嘴巴,无法相信彩虹接引竟然能一天之内连续出现六道。 不多时,农殿宣布《农学史》为人族未来的农学指明了方向。 又过了一刻钟,没有新的虹光接引出现,最初的第一道彩虹变得极淡,最多一刻钟就会完全消散,这意味着,一刻钟之后,方运就算再获得彩虹接引,彩虹同时显现的数量也不会增加。 圣元大陆的人没等到第七条彩虹,有些遗憾,也有些不满。 随后,一些儒家和其他各家子弟纷纷在论榜上抱怨。 尤其是儒家弟子,抱怨方运明明是正统的儒家弟子,却不断增强其他各家圣道,对儒家圣道不闻不问。 于是,一些嫉妒方运并且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反对方运的人,开始在论榜之上大放厥词,认为方运有脱离儒家之嫌,这是在改变人族格局,故意挑起人族内部圣道之争。 眼看论榜上就要再次因方运发生争执,人族历史上旷古绝今的一幕出现了。 四道彩虹同时从圣院出现,犹如铺就七彩斑斓的神之天路,直抵方运住宅。 第一道彩虹虽淡,但没有完全消散。 十虹横天! 这一刻,在圣元大陆上,无论是坐在树下闲谈的老头,还是教室外的师生,无论是一边做家务一边望天的女子,还是坐在太师椅手持官员看论榜的读书人,全都如同被针扎一样,猛地站起。 四海八荒为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