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而事实上,这第二个罪名也只是“听说”。 这个言官不知从哪找来一群假专家,强行说木材防潮性略胜一筹,实际上,这根本不可能。 这么大的差别,当初换建材时,肯定有专门官员多方调查确认过,不可能现在突然出现这种致命的区别。 这两项罪名全都是捕风捉影,可朝廷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本就拥有风闻言事的权力。 王法明确规定,他们“所奏涉虚,亦不坐罪;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简直是强盗逻辑。 “小白?”周浩见韩皎面无血色,忙伸手扶住他,劝道:“这两项罪名并无实证,且从前都有定论,想必刑部不会为难你父亲,不过是走过场,你不必过分担忧。” 韩皎心如刀绞,这样的案子,还不是谁的拳头硬,谁有决定权? 那个言官的幕后主使者,是李阁老,而韩皎的父亲背后并无靠山,结果已经不需要猜了。 周浩涉世不深,不清楚韩老爷被弹劾的真实原因,当然以为案子还会有天理公道证据说了算,韩皎却知道,这案子怕是回天乏术了。 人心如此脆弱,周浩见韩皎一个趔趄险些跌坐在地,忙扶着他回到直庐,递茶扇风,半晌没见好转,赶忙去向掌院学士告假,将韩皎送回府邸了。 出了宫门,韩皎渐渐缓过劲来,被周浩扶上周家马车时依旧脸色苍白,却打起精神恢复镇定。 韩皎知道自己现在这副模样,决不能让母亲看见,便请车夫把自己送去长茗巷的一家茶馆暂歇。 独自在茶馆雅间枯坐许久,韩皎想遍了所有反击的可能,最终却只有一条路可行—— 提前投奔燕王。 事实上,就算证实韩老爷是因为杀良冒功案遭受谋害,燕王也未必肯花大力气,救一个马前卒,因为这两项罪名实在太棘手,可能会得罪皇帝。 想要救父亲,韩皎必须让燕王觉得,他的才干值这个价。 作者有话要说: 小白:我太难了我还是个宝宝! 第17章 别无选择的境地,反而使韩皎心情平复,他放下茶钱,起身回家,为拜访燕王做准备。 韩邸院门紧锁,家中没人。 娘该是带着弟弟去姨母家借钱了,这让韩皎心里一阵不自在。 不论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娘在亲戚姊妹面前总是最要面子的,没想到会有主动向姨母伸手求救的一天。 开了门,穿过前院,径直踏入书房,韩皎磨墨铺纸,把胸中各种说服燕王的方法一一写出来,反复斟酌修改。 燕王不会给他这么一个无名之辈说太多废话的时间,如何才能一鸣惊人,戳中燕王痛处,反客为主? 对于燕王,韩皎知道他未来会遇到哪些灾难,有办法给他提出最安全稳妥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些建议都需要时间和实践,去证明其效用,而现在,韩皎最缺的就是时间。 父亲说不准哪一日就会被定罪,根本不可能等待燕王检验他的“未卜先知”。 只能帮燕王解决眼前较大的危机,而且要立竿见影,才能博取燕王的信任。 而燕王眼前最大的危机,无疑就是杀良冒功案。 绕来绕去,韩皎居然要跟原著中这场无解的灾难死磕。 在书房一坐就坐到了后晌,没吃午饭,也丝毫不觉饥饿。 娘亲带着弟弟回来,韩皎都没察觉,直到弟弟无忧无虑的笑声从院子里传来,他才赶忙起身走出书房。 “阿皎?你怎么这么早回来?”韩太太因担忧而蜡黄的脸色更加难看,生怕儿子的仕途也因此被耽搁了。 “我告了一日假。”韩皎迎上前,急切地看着母亲:“娘,怎么样?” 韩太太把小儿子放下地,拉着韩皎匆匆进屋,颤着手,把怀里的银票拿出来。 六百两。 “你姨丈说他刚囤了一批货,全部家当就这些了。”韩太太神色抱歉。 这当然是托辞,但这笔钱也着实不少了。 “足够了。”韩皎坚定道。 一来安母亲的心,二来已经决定只攻燕王一条路,这位主子,不需要用钱孝敬,无非是打点门房管家,需要些银两,甚至未必花得了这么多。 事不宜迟,韩皎揣上银子就出门,直奔燕王府。 到了王府巷子尽头,远远看着王府门前两列守门侍卫,韩皎驻足凝望,神游天外。 这分秒必争的危急关头,不是他临阵怯场,而是尚未想出办法说服燕王帮忙,他不能冒进。 心里火烧火燎,与其待在家中枯坐思索,不如站在此地,盯准目标,或许还能激发出奇谋计策。 究竟能为燕王做些什么? 对于原著中,这个不是在斗奸臣斗兄弟就是在撩妹的男主,韩皎其实并没有深究过其性格特质。 看书时,韩皎直接把自己当成了燕王。 他对这男主唯一一点想法,就是希望他不要再用抠脚的直男撩妹手法,制造尴尬回忆了。 说起撩妹,原著中的燕王是个双重标准的猪蹄子,对挡路的男性炮灰,一律都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对待女性炮灰,寻常的,是“毒妇误国杀无赦”,对美女,却是“这个姑娘好可怜”。 以韩皎的颜值,要是男扮女装,没准能换得燕王多几分耐心,听他讲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