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在线阅读 - 第17页

第17页

    “你们可别小瞧这个。名字就在陛下娘娘们嘴边上,才容易被提到,提得多了,你们的好日子就到啦。”张太监就是个标准的又精明又滑头的老太监,一辈子只琢磨了一件事:如何更得圣心。

    他成功得很彻底,他的徒弟们也因此受了不少实惠。

    池宁更是因为“临临”这个顺嘴好记的叫法,而在天和帝和太后有琴氏心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主要的是,因为太后、天子对他这样好像很是亲昵的叫法,其他宦官也会不自觉地觉得池宁深得上心,不好招惹。

    狐假虎威就是这么用起来的。

    听到太后身边的王富贵,还愿意这么亲昵地叫“临临”,在场的人精几乎都已经明白了这件事所代表的含义。

    没了师父、天和帝又怎么样呢?太后还在呢。

    池宁一边对尚尔、钱小玉表达了先一步离开的歉意,一边飞速跟上王公公,加快步伐,逃离了现场。两人一胖一瘦匆匆离去的背影,总带着那么点携手跑路的味道。

    事实也确实如此。

    太后在这个敏感时期,是不会见池宁的,她甚至连自己唯一的皇孙闻宸都不敢去见。王公公单纯就是见池宁被困在尚尔和钱小玉的战争里,这才拉了他一把。

    王公公说:“人心易变的道理,不用我教你吧?”

    原君开启在线翻译功能:【尚尔和钱小玉都不可信。】

    王公公又说:“你当年在无为殿的‘壮举’可谓一鸣惊人,看上去莽撞,实则不知道让多少公公羡慕你师父收了你这么一个好徒弟。”

    原君在线翻译:【人傻权大爱出头,谁不乐意拉拢这么一个好利用的小可爱呢?】

    王公公最后说:“静王世子的婚事好好办,你的福气还在后面呢。”

    原君在线翻译:【办好了,太后就重用你;办不好,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王富贵说完就走了,走之前把代表了他的玉拂尘,交到了池宁手上。原君又给翻译了一句:【这是定金。】

    池宁全程只说了一句话:“但凭您老吩咐。”

    原君习惯性地把这话也翻译了:【你吩咐你的,我听不听那就是我的事了。】

    说完,原君还好心给评价了一下:【你们太监说话可真有意思。】

    池宁在心里也给原君的话翻译了一下——谁不喜欢看小猫咪打闹呢?

    第10章 努力当爹第十天:

    在正式领了为静王世子选亲的皇命之后,池宁的身份里,就少了“江左守备太监”的头衔,多了一个“内官监总理事太监”的新职称。

    内官监负责的方面很杂,大到军营火药,小到给皇帝刮胡,其中也包括了皇室成员的婚事。

    事实上,在大启刚建立起来的几十年间,内官监一直是大内第一署。但风水轮流转,花无百日红。今时今日,已有不少不懂典故的小内侍,会问出“太祖、太宗年间的名权宦,为何只在内官监供职”这样的话了。

    池宁知道这个,是因为他刚出皇宫,正准备去内官监报到,就在路上遇到了两个小内侍吵架。

    一人着蓝,一人褂青,年岁看上去都不大,也就是该在内书堂上学的年纪。

    看上去不谙世事的小小子,坐在堂口的门墩上,作两小儿辩日状吵着架,声音大得每个路过的人都能听见。他俩吵架的内容还挺稀奇,是有关于宦官祖师爷铁柱他老人家,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首先开腔的是穿蓝衣的小童,长得眉疏眼斜,不大好看,说话也不怎么中听:“铁柱太监不过是糊弄小孩的,若确有其人,他怎么会出生在大启年间?先秦就有宦官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祖师爷。制炮的求祝融,唱戏的拜明皇,宦官自然也有自己的祖师爷。

    无祖不立嘛。

    本朝宦官捧起的祖师爷,名字很直很男人,姓铁名柱,号铁锤,据说有开国护驾之功。后世的宦官集团为纪念表彰铁柱太监的功绩,而在褒忠护国寺成立了赫赫有名的丁山会。

    穿着绿色小褂的小童坐在门槛右边,容貌清秀又养眼,哪儿哪儿都好像故意长在了池宁的审美上,说起话来也是口齿伶俐,思路清晰:“祖师爷不是只有开山立派之人,为行业做出重大贡献,对历史有积极影响的名人,也可以是祖师爷。织娘的祖师爷是宋代的黄道婆,难不成在大宋之前大家就都不纺织,不穿衣了吗?”

    池宁驻足,站在一边听了起来,搭配时不时地点头品评,一会儿觉得蓝衣小童有理,一会儿又觉得绿褂小童不错。

    “那铁柱太监的传说自然也是假的。”蓝衣小孩不受影响,立场十分坚定,再次抛出了一个全新的论点,“他若真有开国护驾之功,怎么会在死后,追封也只是追封了内官监的太监?在死前更只是一个小小的正奉承?”

    正奉承是王府官,只有六品,官职确实小了些。

    绿褂小童没办法在这点上反驳对方,却很会狐假虎威:“这话你敢在孙太监面前说吗?”来自新帝潜邸的孙太监,在一步登天之前,就是端王府的正奉承。孙太监心眼小,最忌讳的就是旁人挖他老底。若有谁敢当着面说他之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正奉承”,怕不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池宁也很不服气:【内官监以前可风光了,这样的身世编排才是用了心的,符合历史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