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轰动全村
整个向阳村这时候都已经是有些躁动起来,实在是平日里很少有小车能够进入到村子里,所以这绝对号称是当之无愧的西洋镜了。 秦逸有些感慨,想想几十年后,其实爱向阳村其实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买了小车,不过现在却是绝对的奢侈品。 小叔这时候脸上洋溢着的那种满足笑容还是非常明显的!许嘉欣笑着说道。 “小叔现在都感觉人生达到了巅峰了。” “所以他还跟我装,小叔买了车,看来过了年不去深圳都不行了!” 秦逸坏坏的说道。 “感情你忽悠他买车其实就是为了防止他不去深圳呀。” “不然呢,小叔这个人是要逼她的。我当初不逼她,他现在还在深圳做他的小生意。” “呵呵,那你到底看上小叔什么特殊的本事呢?” “呵呵。你有所不知,我要小叔帮我们,不是因为熊叔是我亲戚,其实小叔胆子小有胆小的好处,他做事情很小心,所以内部的事情让他来做。错不了!” “那我呢?”许嘉欣坏笑着说道。 “呵呵,你当然是一个擅长外交的高手,公关这一块谁能有你么厉害,之前我们是做钻石合成,那只需要我们几个人就可以,接下来我们市场转回国内,这就需要团队。” 许嘉欣点点头,他现在是越来越觉得秦逸不简单,这个男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他的脑子确实非常沉稳,想东西也是想的很多。 村子里这时候出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在猜测是谁家的车子,而这时候在村子里,一座土胚房的院子里,有两个人坐在木桩上,男子五十岁左右,此刻正在修补农具,女子则在剥豆子。 “当家的。儿子这段时间给你写信了吗?” “写个屁,这个不孝子,好好地学不上,偏偏要去跟他小叔鬼混,估计都混成乞丐了,工字不出头,自古只有读书高,这小畜生我真是被他气死了!” 说话的不是别人,真是秦逸的父亲秦大山。秦大山和很多农村人的思想一样,他们都有一种很自然的想法,那就是自古只有读书高,只要考上大学,那就光宗扬祖,光耀明媚了。 所以对于儿子忽然辍学这件事情,他是气的半死,而秦逸离开家以后,除了在半年前寄过一封信回来。就再也没有任何的音讯了。 因为向阳村在这个年代其实还是很偏僻,别说大哥大,连电话机都没有,bb传呼机倒是有些人有,不过那玩意其实用起来不方便,这时候信件还是比较流行的。 秦逸在出国之前给家里邮寄了一封信。说自己和小叔在外面一切都好,让他们不要担心之类的,秦逸本来想给家里大殿前的,但是这个年代有些事情真的是不方便,不像是十几年后,什么都可以通过手机来搞定。 “你这做老子的,也不能这么说,你儿子为什么不读书,你不是不知道。就我们家的情况,儿子考上大学,你能陪养得起吗。我早些年就让你出去赚钱,你就知道种田种田!” 田英有些责备自己丈夫! “打工有什么出息啊,你别看有些人打工回来风光。在外面你妈妈都是睡桥洞的,只有自己种到粮食那才安稳,老话说家有三斗米,过夜不心慌!” 秦大山其实和很多农村人的思想一样,一种非常顽固的思想,总觉得只要种到田就不会饿死,他们的思想其实很守旧,一直停留在建国初期,只为了不饿肚子而过生活。 而在这个年代,在农村很多人都会觉得出去打工是没出息的,这不是秦大山一个人有这种思想。其他人也有这种思想。 所以一年到头都知道种田,但是南方丘陵地带种田其实是赚不到钱的。他跟北方平原不一样,这里一年到头可能看到的是比谁都更忙碌,但是说的难听点就是一头牛,只知道蛮干,从来不知道怎么变通。 秦逸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农民,说起来是村子里最勤劳的农民。但是却还是很穷,秦逸当初选择辍学,不仅仅是因为两世为人的原因,还有就是家里真的穷,就家里的生活条件,根本就支撑不起他上大学。 “也不知道儿子今年回不回家过年,这都快大年三十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田英还是很挂念自己儿子在外面会不会吃苦的。 “嗨,这小畜生,如果回来我一定打断他的腿,对了你问了你那个叔叔没有,那小叔没消息吗?” “也没有,不知道两个人在外面干什么!” 秦大山无奈的叹息一声。 就在这时候秦建国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走了过来,秦建国就是小叔的父亲。 “叔,阿矿没消息吗?” 秦大山嘴上说要打断秦逸的脚。实际上还是很关心儿子的,他的观念里在外面打工都是跟乞丐一样,所以怎么能不担心呢。 “嗨,就半年多前来过一封信,说要跟你家小逸去闯荡一下,也不知道这两个小畜生现在在哪里要饭。你说都快三十的人了,媳妇有没有,我老秦家可能是指望不上这儿子了!” 秦建国说着将旱烟在地上敲了敲,随即又装好烟草,吸了一口。 “不至于吧,阿矿他之前在深圳说混的挺好的呀!” “好个屁,我是不想他丢脸;这小畜生说要下海做生意,我把家里的牛母猪都卖了,他出去这么多年就从来没有给我寄过钱,不说了,这小畜生要是能听我的。在家里种田,说不定孩子现在都打酱油了。” 秦大山也是无奈的叹息了一口气,因为秦大山家是在村子比较向阳的位置,大家伙这时候也吃了午饭,所以好多人过来散步。 这时候邻居们走了过来,其实村子里好多人都笑话秦逸和秦矿的,这两个人说的好听是什么在外面赚钱,但是在他们看来这两个人都是在外面要饭,这是很多人的一个思想观念,这年头都看不起打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