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认命吧_分节阅读_12
徐文昭知道宣帝身份,也不背着他,便将军情一一讲来。宣帝听了几句,也觉着情势不妙,却不只是为了军情担忧,而是想到一事——本是假军情却成了真边危,看来当真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有那位将他送回来的神仙看着,如今竟说不得谎了! 还是说,其实成帝劫数未到,这两年注定在位,故而那神仙搅动天下,就为了将自己调到边关,不得弑君自立? 不论如何,朱煊的人手已布置好了,此事成或不成,只等上元那日京中消息了。 13、回马枪 大军开拔后,约有六七日工夫便到了怀庆。彼时元宵之夜已过,宣帝日思夜盼,便是得到成帝的死讯。 他也知道元夜的消息,便是极快也要到正月十七才能传到这边,加上大军日夜前行,走得越远,那消息就传得越慢。然而就在怀庆驿下榻之时,他终于等到了临川王府来传信之人。 其人并非普通下人,而是他的仪卫司正傅湘。宣帝激动得全身血液都涌上了头,面上还要维持喜怒不形于色的威仪,憋得耳根都通红了,终于还是守住矜持,稳稳当当地把人带入房中,私下问他京中情形如何。 傅湘进门便将一封信递给他,压低声音奏报:“王爷,皇上于元宵观灯之际在城门遇刺受伤,降旨要王爷入宫侍疾……长使自内廷得了确实消息,说是皇上只受了些轻伤。这些日子皇上罢了朝会、装作重伤留在后宫,怕是只为诓骗王爷回京,望王爷早做打算。” 果然不成。 宣帝心头热血一点点冷了下来,于寒冰般的冷静之中却又升起一个更疯狂的主意。他展开信看罢,放在烛火上烧成飞灰,便叫傅湘留在房中休息,自己推门去见朱煊。 房门才推开,朱煊的身影便自月光中映了出来,面色宁定,向着他微微一笑:“此处守卫都是我心腹之人,不必担心泄密,临川不请我进去吗?” 宣帝便把傅湘放了出去,将朱煊迎入内间,自己也不坐下,只按着桌子,举目望向朱煊:“阿煊,借我三千精兵。” 那神仙既能让他重活一世,必然也会保佑他平安活下去,接着当这个皇帝。朱煊的手下不管用,那他就亲自去杀成帝——上辈子他连西戎百越都亲征过,御林军几乎只是权贵子弟镀金之所,却有谁有本事拦得下他? 他目中杀意凛然,指尖在桌面轻点:“成帝诈作重伤,要宣我回去侍——哼,什么侍疾,怕是侍寝才是真的。他能装作重伤,我便要他假伤变作真伤,待我回京之后便伤重不治!” 朱煊拢住他的手指,微微皱眉:“你从小长在宫里,哪里知兵。我手下的将士都是边关杀出来的,你未必能如臂使指,若出了意外,反倒不美……” 这一席话倒是点醒了宣帝。 他已不是前世率兵征伐的皇帝,而是个一直韬光养晦,从未接触过兵将的王爷。眼下明帝驾崩不过半年,成帝地位正稳固,朱煊手下兵士又未必服膺他这个临川王,便要拉着人家造反,旁人又怎肯和他一条心? 宣帝低叹一声,抬起眼望着朱煊:“阿煊怎样打算?” 朱煊只觉着满室烛光尽都落在了宣帝眼中,那略带恳求意味的声音更叫人听着不知心里多么熨贴,手握得更紧了几分,胸有成竹地应道:“若由我亲自带兵回去,只消一千人,便能做成此事。” 宣帝心中翻腾不已,说不出是感动还是什么,却不敢直接答应,而是反问一句:“宣府之事又如何?” 朱煊不假思索地答道:“宣府之败只在仓促未及应战,但有粮草军士抵上便够了,也不必要我亲自驰援。殷正守边数年,对西戎了若指掌,便是他不行了,还有他老师杨清在。我令徐文昭带兵先去,待了了京中之事再折回来追他们便是。” 宣帝也知道殷正和杨清的名字,这两人后来随着朱煊谋反,着实给他添了不少麻烦。因此他心中的宣府守将还是后来自己提拔的李氏父子,下意识就没想过这两人的事。如今叫朱煊一提才想到,现今的大夏于兵员将领上,倒比他那时更强盛些。 若朱煊不反,有这许多名将,这一世他定能造就比上辈子更强的盛世。只要能安抚得住朱煊,无论官爵荣禄他都不会吝惜。哪怕是这一身…… 宣帝闭上了眼,深深吸了口气,对着朱煊感激地一笑,躬身拜了一拜:“此事便托赖阿煊了。” 朱煊连忙把臂扶起他,宣帝也不辞让,直接坐到案旁,从他案上抽了一张白纸,随手画了起来:“成帝如今既对外宣称受伤,应当就在福宁宫中休息。但也有可能待我入宫后,便召我至景福殿——景福殿距后苑只有一墙之隔,你们自拱宸门入宫后,便自后苑潜入内宫……” 朱煊一面听他解说,一面用朱笔点出路线,两下印证,定下了造反的路线。 到得天色将明时,两下计议已定,朱煊便将记室参军徐文昭与长使朱誉叫来,吩咐他们领兵北上,自提了亲兵,换上平民服色,直接向京中赶去。 待他出发之后,宣帝将傅湘叫了进来。傅湘也要立刻赶回京中,趁着他未归之前,叫淳于嘉在京中散布流言,扰乱民心,叫人人都知成帝身体已拖不下去,他这个临川王入宫便是要即位去的。 傅湘领命而去,宣帝便仍随着大军开拔——他还不能回去。他要等,等京中天使宣召,然后以最盛大之势回到京中,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引过来,方便朱煊动手。 又耐下心等了两天一夜,成帝遣来的特使才追了上来。宣帝只作不知京中之事,殷勤招待特使,询问他的来意。 那特使连忙辞让道:“下官怎当得起王爷如此厚爱,这趟下官是奉皇命而来……”特特又东张西望一番,神神秘秘地说道:“上元那日,有乱匪在宫门外行刺,射伤了圣上,现在京中大乱,都指望着王爷回去主持呢。” 宣帝闻言,便将眉心紧蹙,装出一副忧急模样,咄咄追问道:“岂有此理,京中怎会有乱党?圣上御体可安好?御林军与大臣们都在做什么,怎么护持不利,竟叫圣上受了伤?” 那特使连忙将朱煊安排的那回刺杀与他解说明白,又加了几句自己后来得知的紧要消息,向宣帝卖好:“圣上这回伤得极重,干脆罢了朝,只在福宁宫中召宣大臣。后宫张淑妃领着众宫人服侍,也说不清伤情如何……臣等都只盼着王爷早日回京,也好有个倚靠。” 宣帝又诱着他说了一阵,摸清了形势,心下便有了计较。那特使说了半天话,忽然想起来朱煊不曾过来,便问宣帝:“大将军怎地不在,请王爷召大将军一并来接旨吧。” 宣帝并未答话,只从他手中抽出圣旨自己看了一回,见上头意思,不过叫他立即进宫,便仰头朗笑一声:“好,既是圣上传召,本王这就入京。” 那特使还要怪他无礼,宣帝已自腰间抽出长剑,手起剑落将他一剑对穿,往到帐外寻找徐文照:“将里头尸首收拾好,来的这几个使者一个不留,万不能让大将军不在军中的消息传出去。” 他又在营中留了一夜,方才带了朱煊当初特地留给他的二十亲兵,乘马慢慢往京中赶去。 宣帝并非不想早日赶回京中,只是朱煊带的人多,要想进城时不惊动旁人,就得分成数批化妆潜入,总要多花几日工夫。因此二人当日便将汇合之时定在了正月廿三夜半戌时。 他进京时已过了宵禁,仗着皇上爱弟的身份与手中圣旨,却也无人敢拦他。纵马狂奔之际,宣帝只觉心中也被清风拂过,早些日子的激动、担忧、怨恨尽作冰消,反觉心思清明坚定,只照着宫门一往而去。 到得宫门前,他把圣旨一晾,便要带着众骑进门。门外侍卫要拦他,却被他提马鞭抽翻了几个:“宫中急召我还京,正为令我扫除奸佞,免叫圣上受贼人辖制,谁敢拦我!” 这一声断喝直喝到人心中,霸气四溢,守宫卫士都被他震慑得心底动荡,无人敢上前拦他。宫门已开,他又在马上加了一鞭,带着朱煊的亲兵直冲进去。 这座皇宫他曾住过数十年,福宁宫也曾是他的寝宫,闭着眼他也知道该走哪条路更便捷。进宫前他已按早先约定的暗号射出三支鸣镝,通知朱煊到福宁宫汇合,自己便纵马狂奔,一路上凭着圣旨和他的王霸之气叫开重重宫门,直闯到福宁宫中。 成帝已被他归来的消息惊动,此时正在宫人簇拥之下立在寝殿门口,身着常服,仰头看着宣帝素衣白马踏入院中。 寒风肆虐之中,宣帝的衣摆被吹得烈烈作响,二十名甲士紧随在后,齐齐端坐在马上。 成帝便向他招手笑道:“吾弟终于回来了。朕心中一直想着你,只可惜你心中似乎不大想朕。朕自上元那夜便想,如今天下清平,朕亦是一代明君,却有何人非要置朕于死地不可呢?” 宣帝端坐马上,也不行礼,更不下马,淡淡答道:“皇兄说什么,臣弟不明白。臣弟今日来此只为侍疾,但依臣弟愚见,皇兄的身子好得很,不须臣弟……” 成帝傲然一笑,自有种一切尽在掌握的自负:“朕的身子如何,吾弟一会儿便知道了。倒是朕有一事不明——你既敢做下这般大逆之举,怎地并不确认消息,只带了这么几个人便敢入宫?” 他轻咳一声,廊下便冒出一带密密麻麻的甲士,宫门亦随即敞开,门外无声无息,已布上了一丛满开长弓的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