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回到山沟去种田在线阅读 - 第498页

第498页

    “记住了,不杀生是戒律手段,培育慈悯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才是根本。”

    “古代僧团修行,实行托钵制度,托钵时,斋主供养什么就吃什么,并无分别心。现在泰国、锡兰这些小乘佛教国家,依旧保持托钵制度。”

    “大乘佛教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区的出家人,已不再托钵了。然而古代物资匮乏,因此不能挑剔,所以三净肉,在不得已的时候是可以吃的。”

    “三净肉指的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这就是平常斋主们所供养的。有时还因为是在深山中修行,总有缺乏食物的时候,因此佛还又加上两种:一是‘鸟残’,即鸟兽吃剩下来的动物肉;一是‘自死’,自己死的。合称为‘五净肉’”

    “记住第二个概念,食‘五净肉’的前提是‘不得已’。”

    “相传梁武帝读《楞伽经》,经云‘菩萨大慈大悲,不忍心食众生肉’,他读了非常感动,自己发愿吃长素。他是佛门的大护法,又以帝王之尊推动‘素食’,于是很快就影响了华夏整个僧团。这个运动推展得非常成功,不但出家的佛弟子接受,连在家信徒也接受了,形成中国佛教的这一特色。”

    “记住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关键词,‘不忍’。”

    “接下来我们说荤素,荤所指的不是肉类,肉类有个单独的字,叫做‘腥’,《梵网经》讲得更具体:‘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辛’,荤就是这五种蔬菜。这是因为佛家戒绝一切肉体享受,带浓烈气息的菜蔬也是享受的一种,因此需要戒绝。俗话里的‘不沾荤腥’其实是说的两种戒律。”

    “知道了这几个概念,我们再来说佛法,佛法的根本是什么?是保护‘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

    “再说回鸡蛋和牛奶的问题,鸡蛋是鸡辛辛苦苦生出来的,牛奶是牛身上产出来哺育小牛的,我不是因为怀疑它们有生命,吃了会犯杀生戒而不食,我是因为我自己‘不忍’,而不食。”

    “虽然鸡生蛋后可能就忘了,牛奶挤出来干什么用牛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因为‘我’,‘不忍’,因此我依然不食。”

    “同样以理推之,虽然最初只规定佛子不得食五辛,那辣椒,胡椒之类的就没问题了?既然我们理解了戒五辛的目的是戒绝肉体享受,那么该不该吃后来这些东西,那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李君阁合什道:“明白了,先贤经典上的‘慎独’,李家‘敬对先祖,但思己事’的家训,跟师傅你说的这个道理有相通之处。”

    果山师傅满意地点头道:“哈哈哈,跟你说话真是相当容易!刚刚那道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佛教徒,为了能吃到鸡蛋牛奶,而去研究没受精的鸡蛋是不是生命,喝牛奶算不算沾了腥,这本身就已经跟培育‘大慈悲心’的目的南辕北辙了。”

    说完又对奶奶良子她们摆手道:“当然这些,只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我不会强行要求信众戒荤腥,如果修为不到,强行持戒,反而会生出‘嗔怨心’,这就不但不是进步,反而是大大的退步了。”

    奶奶跟良子都合什称善。

    果山师傅接着对李君阁说道:“大乘经上主张,一切事相上可以通权达变。如果没有高度的权智,应用在待人接物上,如何能弘扬佛法利益一切众生呢?”

    “因此,弘法利生必须‘观机’,认识时代与众生的根性。这也是我为啥关注时政,关注你们李家沟发展的原因。”

    第289章 斋饭

    “了解了众生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才能契合众机,应机说法,佛法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欢喜接受。刚刚这席话,其实就是我们之间一场缘法,皮娃,我佛家的法门,你觉得如何?”

    李君阁佩服得五体投地:“高!实在是高!师傅法理深湛,我听得是如沐春风啊!”

    五表叔纳闷地问道:“还是听得似懂非懂,果山师傅,这番道理平时没怎么听你讲说过啊?”

    李君阁说道:“刚刚果山师傅才说了‘观机’的法门,对于奶奶良子来说,陪着她们虔诚敬香,就是弘法利生;对于老爸老妈,满足他们祈福还愿,就是弘法利生;至于你我嘛,哈哈哈,一顿豆花饭,那也是弘法利生!”

    五表叔更糊涂了,李君阁哈哈大笑,果山师傅却笑眯眯地连连点头,知我者,皮娃也!

    这时外边的鱼梆响了,果山师傅站起来说道:“各位不要嫌弃,就和我们一起吃道斋饭吧。”

    领着众人从禅堂出来,沿着大雄宝殿向左走,就见到一个彩色的鱼梆悬挂在那里。

    所谓鱼梆,就是那木头雕刻的一个龙头鱼身的飞鱼。

    果山大师顺便说起鱼梆的讲究,原来十方丛林是鱼头朝山门,而子孙庙则是鱼尾朝山门。

    看到鱼梆就知道来到五观堂了。

    五观堂又叫香积厨,也就是平日里僧众们的食堂。

    之所以叫五观堂,是因为吃斋时,僧众们不仅要肃静,而且还要集中思想作“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自付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僧人用斋时应该思考:施主供应这碗斋饭来之不易,我今天认真修行没有?应把这些饭菜看作是医治饥渴的药物,吃“药”不能贪图口福,只要能达到维持生命、完成修行的目的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