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会抽奖的科学家在线阅读 - 第1542页

第1542页

    这架货运飞船之于谷雨,大抵上跟电视之于普通人家一样,你都不乐意让别人对你家的电视指手画脚,凭什么就认为谷雨乐意让你指着货运飞船指手画脚呢?

    谷雨的两个问题抛出来后,就面色平静地看着诸位候选人,等着他们给出他们的回答。这也算是对他们的一次现场考验了。

    那位刚才直言硬怼谷雨的第一副所长在谷雨的话音刚落的时候,就跳了出来,直言不讳,就发表了他的意见。他认为谷雨理应把货运飞船捐献给国家,这是国家急需的设备,放到国家手中,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而不是搁在谷雨那里,只能用来运送淡水。至于谷雨把货运飞船捐献后,该是放到华夏科学院,还是空间研究所,那就不是谷雨需要操心的事情了,国家自然会做出安排的,不需要谷雨再多操心了。

    第一副所长很聪明,言必称“国家”,“国家利益至上”,这话没错,但是显然在他的眼中,只有他所工作的空间研究所才代表国家利益,就连华夏科学院都得靠边站。

    第一副所长说完后,目光就看向了其他的候选人,其中有几位更是得到了他的重点关照,他希望这几个被他重点关照到的候选人能够紧跟他的步伐,发表同样的或者类似的观点,从而实现引导舆论、向谷雨施加压力的目的。

    第一副所长的目光还是很有压力的,马上又有几个候选人站了出来,发表了类似的看法。这几个人要么有军方背景,要么就是希望获得军方的支持,发表的观点自然是有倾向性的。

    剩下的那些候选人则是面面相觑,谁也不吭声,他们既不想违背昧着良心说瞎话、大话和空话,更不想得罪空间研究所以及空间研究所背后的力量,只能装哑巴了。

    还有几个候选人似乎是想跟谷雨站在一起,但是被身边的人拉了一下,也就不吭声了。

    这样的结果让谷雨蹙起了眉头,他意识到哪怕他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在民众中享有着崇高的声望,但是这些都是虚的,一旦他置身到了体制内,想凭借他外在的影响,达到撼动体制的目的,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这还仅仅是捐赠一架空天飞机的事情,要是后续他想推动华夏科学院的深层次改革,要动很多人的奶酪,很多部门的利益,那时候他要面对的压力、反扑甚至是来自于上层的压制,就不知道会有多么汹涌了,或许会像是海啸一样,让他遭受灭顶之灾。

    谷雨第一次切实感受到了担任这个代理华夏科学院院长所带来的担子到底有多么的沉重,不过越是难啃的骨头啃起来才越香,啃下来的时候所取得的收获才会越大,就算是不为心中的那份责任感,不为华夏长远的科技发展,单单为了可能收获的数以亿计的声望值,谷雨都不打算在这件事上轻易退缩。

    这时候,那个第一副所长见已经成功的引起了舆论,而且压制的其他人不敢说话,他马上兴奋地嚷了起来。这就是民意,这就是大家的共识,都赞成他的观点,希望谷雨能够顾大局,识大体,秉着为国多做贡献的精神,把货运飞船捐献出去,国家和人民一定会铭记着谷雨今日的捐献行为的。

    一边慷慨激昂的陈词,第一副所长还带头有节奏的鼓起了掌,随即,他一边鼓掌,一边嚷着——捐了它,捐了它。

    刚才那几个附和的候选人也都跟着起哄,一边鼓掌,一边怂恿了起来。一艘千吨级的货运飞船价值虽然比不上空天飞机,但是卖个大几十亿华夏币,应该不成任何问题,换成他们,他们当然是舍不得捐这么贵重的东西了。但是谁让东西是谷雨的,捐了,他们也不心疼。这会儿自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了。

    谷雨看了看第一副所长,又看了看那几个跟着起哄的候选人,他紧跟着又看了看他带来的那些华夏科学院的院士以及少壮派们,让他有些诧异,但是想想又恍然的是他竟然从这些人的脸上也看到了期许,他们大概是盼着谷雨再来一次冲天的豪气,把这艘货运飞船捐给华夏科学院吧?

    第0723章 人生的新纪录

    谷雨本来是用逼着第一副所长把他们所住着的别墅、接送用的豪车等捐献出来的方式,来反戈一击,但是看到华夏科学院的这帮子手下也隐隐流露出来这样的态度,他便打消了这个主意。他提请大家注意一个事实,他给华夏科学院捐赠空天飞机,是以徐天跳槽到谷超科技为交换条件的,要想让他捐献这架货运飞船,可以,但是同样也需要交换条件,不知道哪位院士愿意放下眼前所拥有的一切,跳槽到谷超科技去?如果有,他愿意签合同,人跳槽,他捐献。

    说完后,谷雨就目光炯炯地看着第一副所长等人,不过无论他看向谁,谁就忙不迭把目光给闪开了。徐天跳槽到谷超科技,谷雨开出的条件虽然不是人尽皆知,但是众人多少都听到了一些风声,知道徐天享受到了比在华夏科学院好得多的待遇,可能一年赚到的钱就够他们奋斗几十年了。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们舍弃现在的工作,而转投谷雨怀抱的理由。

    体制内的人总是不太愿意离开体制,在体制内,他们所获得的物质待遇可能远远比不上外面那些混得比较如意的人,但是他们也拥有体制外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拥有的好处。比方说社会地位,隐形福利等等。就像一个月挣几千块钱的公务员,就比一个月挣几万块钱的业务员更受人追捧一样,当然,这不是绝对现象,但在华夏绝对是一个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