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江山争雄在线阅读 - 第573页

第573页

    罗昭云摇头道:“当今大隋千疮百孔,朝不保夕,还有任何执行力和凝聚力吗?而且燕山书院,绝非一朝一日能办成,开春后择址,然后建立校区,教学、住宿等房舍,然后凑足讲师,再进行招生,最快也得两年之后才能有第一批学员,到那时,谁知道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

    高士廉闻言后,也觉得很有道理,点头道:“如果国公真要如此做,高某当着第一人院长,也没有问题,讲师方面,完全可以从高氏、卢氏、祖氏、薛氏中招来学识渊博者任教。”

    罗昭云道:“这燕山学院,并非太学院那种,只为进仕途、选拔官吏的学院,在整日辩论,纸上谈兵,我北方这座学府,包罗万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算术、物理、水利、建筑、船舶、化学等等多方面,前期需要很多授课的老师,希望高先生能多招来一些能人志士,各行各业的人才,到燕山学府内讲学授课。”

    “什么,这些也都要教,有人愿意学吗?”高士廉这等儒士心中,士农工商的观念太强了。

    “那些寒门士子,未必不肯学啊,各行各业,都有做官拿俸禄、爵位的资格。”罗昭云说道。

    罗艺在旁都蹙眉了,问道:“可朝廷能答应吗?”

    罗昭云淡淡一笑:“朝廷!两年后,能否在还是未知数呢,我在这做试点,以后在洛阳、长安、江南,也可以建立这样的学院。”

    高士廉、罗艺等人都目瞪口呆,这种话可不是开玩笑,难道他有心谋反不成?

    罗昭云似乎也察觉自己说的有些不严谨,尴尬一笑化解道:“你们这么吃惊干什么,高先生,你们久居渤海郡,可能对天下各地境况还不了解,表面上许多绿林盗匪起兵,乱民造反,都是寒门领导,其实还有一些地方郡守、鹰击郎将也准备起兵反隋了,还有萧阀、陈阀、高阀、宇文阀、这些曾经皇室子孙,也不甘心,要重新建立政权,你们说,这将会有多乱?”

    众人听完,这种乱局若是出现,的确超过以往,以目前朝廷半瘫痪的能力,的确难以镇压了。

    高士廉读书多,却不是死读书,心思缜密,隐隐猜到了罗昭云的意思,心中澎湃,有些激动。

    如果隋朝大乱,罗家是否会自立为王?这是高士廉心中的猜想,若是罗家在北方称雄,虎踞龙盘,此苦寒之地,人们的意志坚强,性格豪爽,身体结实,勇武过人,军队战斗力强悍,向南横扫,不是没有机会成功。

    不过,高士廉没有表现出异常,这种事,心照不宣即可,话多招人烦,尤其是局势不明朗前,说些谋反的事,乃是大忌,所以,诸人点到即止,没有深谈,继续回到办学这个话题,高士廉满口答应下来,心中的干劲儿更足了。

    第0540章 战事来临

    早春二月,大地复苏,草长莺飞,蓟城外数万劳力在修筑城池,这些劳力有蓟城内的百姓,也有附近县邑的劳动力,以及难民中抽调的壮丁。

    不过这次不是徭役,而是有偿筑城,由总督府出资,雇佣一部分壮丁扩建城墙,将城池规模扩大一倍,每三日结一次工钱,虽然一日只有几文钱,但也比之前白白付出要好得多了。

    劳工得到工钱后,家远之人可以在城内的钱庄寄存,积攒一定数目再提取送回家中,住得近的劳工,可以结算一次就把钱送回家去。

    总督府立信,钱庄运营,发放工钱,一系列的经济调控,使得涿郡死水般的市场复苏,有活跃的迹象。

    劳工们有钱赚了,自然可以购置家用品、菜肉、盐巴等给家人改善生活,促进消费;而粮食是必需品,罗昭云为压低粮价,同样出了限定政策,定期发放粮票,按照家庭人口数发放,有了粮票和钱币,才能去购买口粮,限制商人趁机从罗家这里买走,然后囤积粮食。

    同时,燕山学院的事也开展了,宇文恺之子宇文温,负责跟随高士廉等人去选址,最后选定了香山,作为学址。

    香山自晋代葛洪的丹井,始有记载,距离蓟城西郊三十里,地势险峻,苍翠连绵,站在山顶,可以望见蓟城全貌。

    建筑风格小部分有罗昭云的意见,其余都有高士廉、宇文温来负责,打造一个大型书院。

    不论教育、经济、军队、城建等方面,都在齐步发展,使涿郡换发勃勃生机,周围郡县百姓,不甘疾苦、贫困,纷纷来投,使得涿郡的人口激增。

    就在这时,罗昭云得到了消息,高昙晟在辽西起兵了,兵力达七万,号称十万,进攻北平郡,要切断燕郡和渔阳郡的联系,同时契丹、奚两部也派人进攻燕郡,配合高家,夺取北边三郡。

    与此同时,窦建德在长乐城誓师,要统领三军北上,进攻涿郡,统辖北方,成为唯一的北边雄!

    “该来的总要来的,窦建德、高昙晟这是不打算给我发展的时机。”罗成心如明镜,猜出二人联手之目的。

    目前北平郡守邵长函和府兵鹰击郎将贺兰宜全都发出紧急战报,他们守卒和府兵加起来,只有一万五千人,根本就挡不住,短短几日,几个县邑就被攻陷了。

    燕郡的祖颋和宋镶也在加紧求救,面对契丹和奚族的骑兵冲掠,也抵挡不住。

    北方战火被突如其来点燃了。

    蓟城内的百姓听到消息,人心惶惶,都在犹豫要不要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