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农门有娇女在线阅读 - 第44章 黄河

第44章 黄河

    吃过早饭,花临让几个学生在沈宅等着,他则坚持和李掌柜一起去沈宅主人家去结账,在路上还买了些腊肉、蜜饯等薄礼。

    虽然沈家人弄了贡院街上这么一处宅子就是为了租赁给读书人赚钱的,但是人家这里整治得处处齐全,跟日常住人的家也没什么差别,可见费心。

    住在这儿将近两个月,也不见沈家人上门来查看打扰什么的,给备些礼在应有之义。

    半个时辰,花临和李掌柜连带着沈家过来锁门的人就回来了。

    这边,众人收拾好了行李,一秋、有志帮着把行李搬到车上放好。

    花临让孩子们先上车,与李掌柜二人寒暄两句,过去就直接在车板上坐了。

    满满当当的马车启动,由慢渐至快,汇入了主街上的车来人往中。

    李掌柜送出去好远,看不见车屁股才回到沈宅门前,与那还没走的沈家主人作别,带着自家的酒楼帮厨的两个丫鬟回去了。

    马车虽不小,但也不算大,一秋、有志和周铭家的那个小厮都在后面跟着跑。

    花镶听到一秋在外面喊少爷,撩开车窗帘问道:“怎么了?”

    一秋边跑边往路边努嘴,那边正有个妇人被一个膀粗腰圆的男人拽着头发打,经过的人又停下来劝的有看一眼赶紧走开的。

    这个时代,男人打媳妇天经地义,虽然花镶在前世连男人吼媳妇的场景都少见,但这样家暴一般的场景,她来到这个时代已经见过好几次了。

    头两次时,她很为那些被打的女人不平,拽着爷爷去劝架,但那两个妇人无一不是反过来向着她们男人说话的。

    很可悲。

    花镶后来看见这些打架夫妻的族中人会分开给他们讲道理,也就不再多言。

    女人的地位低下,她入仕以后才能为女人做些事,现在嘛,她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听她的。

    不过一秋显然不是为了看热闹而喊她的,花镶忍着不适感又看了两眼,这时那粗膀子的男人已经被一个老妇人拉开了,应该是他娘。

    但花镶还是没看出什么。

    一秋见自家少爷还是满脸迷茫,跑到车窗边,提醒道:“少爷,那是戴存富的媳妇胡氏。”

    “胡氏?”花镶惊讶,“李掌柜说她被钱家人逼着戴存富卖了还账了,是卖给这样的人家?”

    一秋满脸幸灾乐祸,说道:“他们这是活该,哎,少爷你听听,她这个新男人是杀猪的,打她是因为她偷猪肉去给她儿子吃。”

    花镶瞪了一秋一眼,你这样子忒小人得志了。

    戴家落得这样的下场,她不会同情,却也不会幸灾乐祸,对一秋道:“老实看着路,别绊倒了。”

    一秋嘿嘿一笑,不再说胡氏。

    花镶放下车窗帘,隐约听到一句,“以后她不听话饿她两顿就是了,打死了谁给你生儿子,买她可是花了十好几两银子呢。”

    苏栩看了花镶一眼,知道她最不喜欢这样的场面,问道:“回家后我带你去我家乡下的庄子上玩?”

    “好啊,带我一个”,周铭说道,“现在槐花开得正好,咱们多采些,带回去请师母做蒸槐花吃。”

    花镶也点了点头,“行啊,说不定还能摘些野菜。谌哥,你一起去吗?”

    卫谌道:“好。”

    “老乡,动问一句,你们这是从哪边来?”

    这时外面传来花临的声音。

    马车走出城门,外面也是一片乱嚷嚷的。

    跟着就听见一个苍老疲惫的声音道:“回老爷的话,咱们都是河州逃难来的。”

    “黄河决堤了?”花临猜测问道。

    大夏朝也有一条名为黄河的河,就在青江北三百多里,这条黄河和花镶那个历史上的黄河具有一模一样的脾性,时不时便会在雨季发一波脾气。

    花镶在大夏朝出生一来,只是听到这位黄河母亲决堤的事就听过了八九遍,也就是说平均一年多会有一次决堤发生。

    几年前的黄河决最为严重,淹了两岸的二十多个州县府,得亏当朝政治清明,中央的赈济措施、赈济银一层层下发,才避免了最坏后果。

    因青州距离河州近,当年也是有灾民逃到这边的。

    听到外面的话,车中几人无论刚才在想什么,这时都不约而同地撩开车窗帘向外看。

    只见出城的这条宽阔大路上,绵延将近一里的灾民,这些人有背着被子抱着孩子的,有挑着锅的,也有挑着担子的,担子里一头放着小孩子一头放着些乱七八糟的用物。

    灾民约有二百多人,恐怕守城兵不会轻易放过去。

    花镶正这么想着,就见十几个手持红缨枪的官兵整齐跑来,对最前面的灾民道:“都停下,不准再往前走。”

    灾民们一路走来总能要到饭,此时并非饿红眼的穷途末路之人,面对官兵,还都保持着一般百姓的怯懦。

    只有一个大胆的人道:“官爷,进城后我们不会捣乱的,我们只想讨几文钱,等水退了,再回乡去。”

    这就是故土难离,即便是已经被洪水冲垮的家园,他们也不愿舍弃。

    带头的官兵严肃着脸庞,“大人正在拟对策,待会儿还会有衙门里的人过来城外搭粥棚,先在外面等着吧。”

    花临已让赶车夫把马车让到了路边,下车来抬头望着前面黑压压一群狼狈的逃灾人,暗暗叹了口气,转身坐到车板前面,对车夫道:“走吧。”

    ……

    当晚到家,花临没来得及吃饭,就让老婆子先准备三百两银子,他则紧跟着出门,联系尧山县的几家与他常往来的富户。

    花老夫人拉着一个多月不见的孙女儿到屋里坐下,又问她吃得好不好,又问她想不想家,关心的都问完了,才道:“你爷爷这么急急忙忙的,是不是因为河州灾民的事?”

    打从家里的日子好过之后,这老头子每遇见哪儿哪儿旱啊涝的,就去给衙门捐银子。

    因为老头子“识趣儿”,尧山县几任县令都跟朝廷给他表过功。

    他自己捐就捐吧,还喜欢去问问其他富户,花老夫人就烦他这点,不止一次说过他,可那头子却跟她说咱们捐钱不去问别家那这些人家还不以为他是想一个人讨县太爷的好儿。

    再一个说,对于尧山的富户来说,一二百两不算钱,平日里施给各个庙里的加起来也不止这些。

    越是有钱,越想经营一个好名声福荫后代。

    所以花临看见临近州府有灾民逃难来就捐钱的行为,其他几家跟他关系不错的富户人家都是很赞同的。

    花镶跟奶奶说了会儿路上所见,爷爷就回来了,跟着来的还有尧山县另外两个举人。

    这两个举人家各有良田五六百亩,庄子铺子好几间,各自也都捐了三百两,再加上其他如苏家家境的,每家各捐二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