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95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95节

    本雅失里一脸凝重,看着远处的稻田,咬牙说:“为何明朝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这里,亦力把里的旧臣呢,百姓呢,为何没有人反对大明,没有人造反,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大明人耕种、安家不成?”

    赤那满是苦涩。

    亦力把里哪里还有反抗的能力。哈里来了,几乎杀光了亦力把里城的人,连同亦力把里国的所有主力。

    帖木儿来了,又屠杀了一批,征调了一批。

    还有大明,明军在后面也是杀人的,他们将那些有实力的不听话的人都送到地下去了,听话的还送到了战场上,血拼到死。

    在大明与帖木儿帝国分出胜负的时候,亦力把里的所有大族基本上都是名不副实,空有架子罢了。

    塔宾插了一句:“听商人说起,亦力把里的人并不是完全臣服大明,时有作乱。可大明军队太过强大,镇压快速,地方作乱往往坚持不了三日,就被屠杀殆尽。”

    本雅失里呵呵笑了笑:“我就说,想要得到一方土地,哪里会容易。这里不是大明应该占据的地方,他们占据这里是一个错误。”

    赤那看了看远处整齐的房屋,一排排林立,炊烟袅袅,有不少百姓在那里生活。还有这一片片浅绿色的稻田,怎么看都不像是错误的结果。

    扬鞭,快马。

    不到一个时辰,本雅失里等人已经抵达伊宁城外。城门看守并不严,但城上的军士却很是威严,傲然站立,如长枪将出。

    以商人的身份进入伊宁城,本雅失里等人住在了一家客栈之中。

    伊宁城已经有了不少人气,多是带着货物的商人,银器、皮革、针织物等制品放在马身上,一个个牵着马走来走去,还有马驮着丝绸,满满当当,朝着城门外的方向而去。

    城内很是祥和,不见肃杀之气,不见血腥气息。

    战争的创伤已然消失。

    本雅失里关了窗,看向塔宾、赤那等人,冷冷地说:“到现在,我还没有听到鬼力赤身死的消息。”

    赤那微微皱眉,看着本雅失里:“至少你已经离开了撒马尔罕。”

    本雅失里承认,自己能离开撒马尔罕是他们帮助的结果。

    自从父亲买的里八剌被哈什哈杀害,自己为了保命,逃到了撒马尔罕,本想借助帖木儿的力量实现复仇,可帖木儿的野心实在太大,他将自己作为棋子留了下来。

    后来,帖木儿东征陨落在战场,听说是沙哈鲁所为,无论是谁做的,帖木儿都死了,大明正式控制了亦力把里。

    后来哈里返回撒马尔罕,对自己更是没有好脸色,甚至害怕放自己走会引起大明的怒火。若不是哈里忙于镇压国内,看管疏松许多,自己也不可能在赤那、塔宾等人的帮助下逃出撒马尔罕。

    虽说是逃,但本雅失里很清楚,赤那、塔宾等人效忠的人是鞑靼阿鲁台。

    阿鲁台接自己回家,显然是没有安好心的。因为阿鲁台拥护鬼力赤为大汗,他已经有一个大汗了,还想要找自己,这算什么,自己成小三了?

    事实正是如此,本雅失里是小三,阿鲁台的小三。

    只不过阿鲁台现在和鬼力赤不太对付,两个人经常意见不合,吵来吵去,加上两个人又不是睡在一起,床头吵架到床尾也合不了,矛盾是一天大过一天。

    阿鲁台想赶走鬼力赤,但又不想打光棍,索性先找个小三,把小三本雅失里接回去之后,然后把鬼力赤这个大汗弄走或干掉,扶小三上位。

    本雅失里清楚自己的身份,作为高贵的黄金家族成员,可比鬼力赤的威望高多了,也更有助于招抚各部落。

    可问题是,如果鬼力赤不先死了,自己就这样回去,到底是阿鲁台和鬼力赤闹腾,还是自己和鬼力赤吵架?

    怎么说鬼力赤也算是大汗,挂了牌的。哪里有小三直接硬杠正妻还理直气壮的?

    为此,本雅失里对阿鲁台提了两个条件:

    鬼力赤得死。

    自己当大汗。

    这条件都提出两三个月了,自己是躲躲藏藏,避开风头才进入伊宁城的,可到现在,鞑靼那里还是没消息传来。

    本雅失里不禁担心,万一阿鲁台和鬼力赤和好如初,如胶似漆切不开了,那作为小三的自己岂不是要被处理掉……

    对于赤那的回答本雅失里很是不满意,威严地说:“鬼力赤不死,我不会进入鞑靼领地。”

    赤那并没有争论,只是说:“除掉鬼力赤并不难,但总归需要一点时间。何况这里是亦力把里城,距离委鲁母还很遥远,想要得到更多消息,应该早点去委鲁母。”

    本雅失里坐下来,喝了一口水说:“我希望你们可以告诉阿鲁台,只有我才能帮他振兴鞑靼,一统草原。鬼力赤晚死一日,他就晚一日控制草原。”

    赤那、塔宾等人并没有讥笑本雅失里,他的话是对的,草原是看中血脉的,是传统的,本雅失里身上流淌的血,远比他这个人更重要。

    本雅失里并没有在伊宁城停留,只休息了一晚就出发前往委鲁母。

    人在途中,马在嘶鸣。

    光与暗在交替,日与月在升降。

    一串串驼铃声开始响起,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焕发起生机……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丝路困境

    阳光洒入窗户,照亮了房间。

    周忱打了个哈欠,看了看身旁的妻子,睡得香甜。

    没有惊扰她的好梦。

    周忱起身穿好衣裳,轻声走到窗边的桌案前,坐了下来,打开一份账册。

    账册里是密密麻麻的数字,记录的是每日进入、走出乌鲁-木齐城的商人数量,包括他们携带的货物类型、数量,缴纳的税额等。

    重启丝绸之路,并不是说一句话的事,它需要实现东西方联动,形成贸易上的互动,商品的流转,钱财的流入与流出。

    丝路的核心,不在路,而在商人。

    自大明控制西疆省以来,西疆如何实现自给,重现汉唐时的繁荣,就成为了布政使司最重要的使命。

    这两年里,茹瑺主抓农业与教育,通过聚拢百姓,分田置业,宗教引导,文教归化,打造了六大粮食区。

    看长势,若无极端天气,今年定会丰收。农业的问题正在解决,可商业的问题依旧棘手。

    周忱翻看着册子,揉了揉眉心。

    丝绸之路再开已有两年,虽然吸引了不少商人,徽商、晋商也参与进来,但西方的商人数量依旧不多,导致许多货物汇聚西疆省而无法流出。

    国子监商学院已经明确了一点,商业的成功在于将货物卖出去,取得合理的利润。现在,货物有了,商人也不少,但卖出去的不多,利润也十分有限。

    周忱很清楚,事情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必须在一年内解决这个问题,否则那些寻利而来的徽商、晋商等各地商贾都会离开这里,人走了,再想恢复人气,就太难了。

    为了吸引商人,周忱与林文亨、黄本固、吴谦、林现等人设计了富有吸引力的商税方略。

    经朝廷批准,进入西疆省的商贾每年纳税一百两钱钞,可退税百分之十,每年纳税五百两钱钞,可退税百分之二十。

    纳税越多,退税越多,最高可享受百分之三十五的退税。

    而为了照顾小商贾,对于每年营收额低于五十两的,按三十税一征税;年营收额介于五十至一百两之间,按二十税一征税;年营收额介于一百两至五百两之间,按十八税一征税,超出五百两营收,则按浮动税率征税。

    为了强化对商人的吸引力度,西疆布政使司甚至找朝廷要了特殊待遇,不仅让西疆成为了大明的商税洼地,还允许商人拿着西疆课税司的税务文书回京师、北平、杭州、扬州等各地,兑换平价盐引。

    一系列的举措,让商人闻风而动,徽商、晋商、杭商、京商纷纷派遣了掌柜、伙计进入西疆,带来了人气,加上卫所的设置,军士家眷随之进入西疆,周围人口的聚集,支撑起了初期的商业发展。

    但商业起步阶段带来的利润极是有限,大量商品的进入与少量销售,带来了供需矛盾,商铺都在咬牙降价,希望能坚持下去。

    周忱看着账册上的数字,一个月以来,西方商队进入乌鲁-木齐城的只有一百三十次,均平至每日,还不到五个商队。

    而一百三十个商队中,超出五匹骆驼的商队合计只有二十六个,骆驼最多的商队也只有十二匹,这样的商队只有一个,绝大部分都是两三匹骆驼的小商人,连商队都算不上。

    “来自西方的商人还是太少了啊。”

    周忱很是忧愁。

    西疆在大明的控制之下,大环境是安全的,可出了西疆,进入更西面的国家里面,人生地不熟,背后无靠山,谁能保证生意做得起来?

    万一遇到强盗、劫匪、盘削的官府,那岂不是丢了货物又丢了性命?

    晋商熟悉瓦剌与鞑靼,愿意去冒险做买卖,是因为两家打交道很多,彼此都了解各自的需求,可以相安无事,形成了良性的贸易。可西方诸国对待商人怎么样,道路是否畅通,行商环境如何,大明商人并不知情,愿意豁出命去冒险的并不多。

    商品的转手与售卖,主要还是通过西方商队进行,如果这些商队数量不够,运力有限,就很难将规模的货物转运出去,丝路的繁荣也就无法实现。

    离开小院,周忱走向税课司衙署。

    林现见周忱来了,连忙递上一份文书:“这是哈密送来的消息,或许是一个转机。”

    周忱接过,展开看了一眼,眉头一抬,有些惊讶地看着林现:“沈一元亲自来西疆了?”

    林现点了点头。

    周忱脸上浮现出了一抹笑意,轻松地说:“消息一直说常百业会来,可到了现在,也没见常百业亲自来一趟,倒是这沈一元来了,如此说来,徽商对丝绸之路倒是看重的很。”

    林现和周忱走入房间,问过之后,知周忱没有用早膳,便安排人下一碗面来,然后说:“朝廷的羊毛贸易起了作用,瓦剌与鞑靼养了大量的羊,常百业需要坐镇山西,经营好这一笔巨大的买卖。在我看来,沈一元来西疆,好过常百业来。”

    周忱认可林现的话。

    常百业是晋商第一,沈一元是徽商翘楚,虽都站在高处,两人却显然不同。

    沈一元与三王的关系密切,又是一个敢于深入南洋的人物,他的目光独到,湖广洪江城让他赚得盆满钵满,最主要的是,沈家与徽商在乌鲁-木齐城里的家业更多一些,手下的掌柜、伙计也较多。

    生意遇到困难,他自然愿意多出力。

    周忱与林现商议着,等小面来了之后,周忱吃了一口,说:“等沈一元来了,我们需要与他商议一二。说到底,我们监生出身,没有行商的经验,有些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林现点头。

    学习知识和实践操作是两码事。

    黄本固脚步匆匆而来,见周忱、林现都在,高兴地说:“接布政使司消息,今年全面丰收已成定局,即便是有所减产,也足够支用至明年所需。布政使已经差人去通知陕西、四川、山西等地,已经起运的粮食继续运至西疆,充为粮仓,尚未起运的粮食不再运送。”

    周忱欣喜地看着黄本固:“当真?”

    黄本固重重点头:“当真!”

    周忱、林现对视了一眼,放松许多。

    粮食供应问题始终是第一问题,西疆驻守着大量军士,军屯又带来了军士家眷,这些人都是要吃饭的,其粮食供应压力不比打仗的时候小。

    经茹瑺、军士与百姓两年多的共同努力,终于解决了粮食问题,不再需要关内供养,西疆就不会成为朝廷的累赘,反而可以反过来补充朝廷所需。

    这一日,沈一元进入了乌鲁木-齐城,孙掌柜带伙计迎接。

    孙掌柜看着风尘仆仆的沈一元,连忙迎上前:“东家,家里已备好热水与酒菜,这边请。”

    沈一元看着瘦了许多的孙掌柜,笑着说:“看来这两年你没少操心啊。”

    孙掌柜一脸苦相:“东家可莫要挖苦,别的掌柜一年能给东家入账成千上万两,可我,两年了,还没给东家进账百两,还从东家那里要了三千多两。”

    沈一元摆了摆手:“咱们想要在这西疆立足,没有本钱又怎么可能。莫要担心这些,丝绸之路的生意,不是看两年,而是看未来二十年。等到日后,你入账多的时候,也可以尽情大笑。”

    孙掌柜很是欣慰,也感恩沈一元的信任。

    沈一元入了城,孙掌柜想要引着回家安顿下来,沈一元却摇头拒绝,询问道:“英烈广场在哪里?”

    孙掌柜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