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08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08节

    赵世瑜这才清楚,张关山并不是林稻一行中人,而是更早之前遗留在此处的人。没有其他的兄弟作为依靠,一个人闯荡蛮荒森林是找死,他选择依靠这里的土著过活并坚持到了今日,并没有任何过错。

    “武义已经为国捐躯了!”

    赵世瑜没有隐瞒。

    张关山身体一晃,悲从心起。

    事实上,张关山可以想象是这个结果,那一场洪水铺天盖地而来,兄弟们必是损失惨重,而为了救人,武义没有选择逃走,而是跳了进去。

    “我们找到了项大同、欧阳游。另外,从项大同口中我们得知罗封带了二百水师将士在最西面,一路向北而去。另外林稻带了一些人来到过这里,只不过……”

    赵世瑜将张关上与张回明接到大福船上,说出了找寻的结果。

    张关山悲伤不已。

    赵世瑜安排一些军士留下,带了一艘船南下。

    朱能、骆冠英看到张关山,也忍不住眼红。

    项大同认得张关山,两人抱头痛哭,而欧阳游一样是疯疯癫癫,只有那么一句话。

    朱能盘算了下日期,最终决定派人跟着张关山去一趟三百里外的部落,将张回明的母亲接过来,并给予那些土著一些回馈,以感恩他们对张关山的收留与照顾。

    骆冠英亲自带队前往,以求速去速回。

    当被关在笼子里,遍体鳞伤的阿查亚看到回来的张关山时愣住了,不敢相信这个男人当真会回来。

    小小的部落,不到二百人,面对强横的大明军士一个个瑟瑟发抖,一个想要出手的族人,手中的标枪被人一盾牌打飞出去,一排排弓箭包围了所有人。

    张关山并没有责怪这里的人,也没有下杀手,只是将阿查亚放了出来,对这里的族长与人说:“大明的兄弟来接我们回家了,希望你们不要阻拦。为了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大明将会为你们留下一批棉衣棉被与弓箭……”

    部落的人看到大明人在一棵树上绑上了什么东西,在一声巨大的声响之后,树被炸断了,更是敬畏入神明,一个个伏在地上。

    张关山的归来,让朱能、骆冠英等人看到了一线可能,那就是在莽荒之中,兴许还有像张关山一样的大明军士,遗留在了土著之中。

    只不过以当下大明水师的力量不足以深入去寻,这个使命将会交给燕王朱棣,交给未来的燕王朱瞻基。

    朱能、骆冠英相信,无论他们在哪里,他们一定会留下大明的印记,在树木上,在石头上,在弓箭上,在血脉里!

    终究有一日,他们或他们的子孙,一定会回到大明的怀抱!

    扬帆,南下!

    去与郑和碰面,去完成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

    蒸汽机在前进,日月旗迎风飘舞。

    张关山躺在甲板上,身旁是自己的孩子张回明,他伸出了手,朝着日月旗。

    如他的名字。

    自己正在回明!

    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从零开始的燕国

    落日挥舞着红霞,与袅袅炊烟说着最后的悄悄话。

    朱瞻基顺着梯子爬到瞭望塔上,坐在了唐赛儿身旁,看着远处的栅栏城墙,学着唐赛儿荡着腿:“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九个月过去了。”

    唐赛儿将吃过两颗的冰糖葫芦递给朱瞻基:“九个月,我们连基础都还没打完,在这蛮荒之地立足脚跟,比我们预期的难太多了。”

    朱瞻基咬下一颗山楂,咀嚼吞咽下去之后,指着远处说:“以我们的人手,修筑城墙暂时是别想了,只能是先行构建栅栏城。不过我们已经确定了东平城的中心,确定了衙署所在的位置,百姓居住区,将作区,军营,甚至连街道都铺好了,就等砖、琉璃烧制出来,便可以开始大规模营造,那里堆好了许多粗大的木头……”

    唐赛儿并不是颓废,只是感觉自己太过天真,从零开始的困难,超出了自己美好的想象。

    就以烧琉璃、烧青砖这一项来论,大明想要一批琉璃,直接就能让人烧制,可在这里,需要去找适合烧制琉璃的土,从零开始搭建烧窑,还需要寻找煤矿、挖矿……

    为了合理分配人手,妇人承担起了耕作,男人全都征用来搞建设。

    好在这里土壤肥沃,水系发达,气候适宜,去年秋收打下来不少粮食,特别是为了避免发生饥荒,播种了带来的土豆与番薯,从根本上保障了粮食安全,今年又耕作了稻子,看远处稻田长势,相信又会是丰收。

    粮食稳住,有了粮仓,加上军士狩猎,让燕国初步扎根在这里。

    只不过九个月过去了,整个燕国不过是个十里之城,没有内城与外城,燕王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打造,燕国第一个兴建的建筑是旗杆,升起日月旗的旗杆。

    朱棣很清楚,这些被自己带来的军士也好,百姓也好,他们并不是被大明放逐的,而是被自己收买来的,蛮荒的环境与从零开始的艰辛,难免会让这些人想念物质相对丰富的大明,想念那里的繁华。

    为了安抚人心,给人一个想念的寄托,朱棣不得不利用日月旗,以确保所有想念大明的人,都可以看到大明。

    日月旗升起之后,朱棣听从了金忠的意见,率先营造民居与军营,而不是营造燕王府,收拢民心、军心,让他们居有所安,让他们知道燕国爱民,这远比燕王府的营造更重要。

    九个月时间!

    朱棣走在收拾得平整的道路上,看着两侧一排排民居,欣慰不已,沿途的百姓见到朱棣纷纷行礼,也不惧怕。

    所有人都知道燕王爱民,亲和,有时候还会与军士同眠于军营,会抱着起来小孩子举高高,他是这里的王,也是这里所有人的主心骨。

    金忠跟在朱棣身后,低声道:“军士赵柯以身体不适休营,在其他军士离开之后便跑去找了王氏,若不是王氏拼死抵抗,大声呼喊,赵柯又畏惧,怕会铸成大错。”

    朱棣阴沉着脸:“三令五申之下,还有人敢犯错,当真本王是个大善人不敢杀人吗?”

    金忠连忙说:“王爷,赵柯有罪,但罪不至死,臣以为可以借惩戒他,威慑其他军民,一是正规矩,明律令,二是告诉军民,唯有团结一致,方可立足,若有人做离心离德之事,当严惩不贷。”

    朱棣想了想,点头答应。

    军士中出现这种问题,说到底还是金陵时染上的坏毛病。军士在金陵或地方卫所时,每当休沐,不少军士会跑去逍遥快活,虽然没钱去多好的青楼,可找寡妇的还是不少。

    这到了新燕国之后,这里可没什么青楼,也没什么寡妇,有些军士嫌弃家里的婆娘,想出去偷腥都偷不得,这就将眼看向了其他军士的家眷。

    这种事必须严肃处理,不将他打死,也得打到半死,确保没有任何人再犯。

    憋火?

    老子来到这里九个月还没和王妃同床共枕过一次,哪一日不是睡在简易的书房里?为了早日营造出东平城,站稳脚跟,自己都顾不上这些,你们一个个白日里出气力,不是营造就是打猎的,竟还有精力想这些事?

    “炽儿效仿建文皇帝,编了个五年规划,你看过了吧?”

    朱棣朝着军营方向走着。

    金忠点了点头,认真地回道:“王爷,世子给出的五年规划很是贴合燕国现实,虽说看起来有些不够雄心壮志,可胜在扎实。正如夯实地基,总需要一遍遍来。”

    朱棣皱了皱眉头:“本王还有几个五年?”

    金忠心头一颤。

    朱棣对朱高炽的五年规划并不甚满意,这个儿子想要花费五年的时间,全力打造东平城,并将垦荒耕作、沟渠修建、港口营造、王宫营造作为四大项,主张用五年时间来敲定各行各业,打下基础,不着急向外扩张。

    按照朱高炽的设想,五年之后,东平城还是十里之城,城外仅仅设置若干乡里,以便民耕作,军队对外探索局限在五十里以内,不向更远处探寻。

    五年建一座城,不营造第二座城。

    相对于朱高炽保守的规划,朱棣更喜欢朱高煦冒险的想法,通过两年完成东平城的建设,然后抽出两万人,分别建造两座城,成为东平城对外的掎角,拱卫东平城的同时,扩大燕国地盘,早点开枝散叶。

    金忠看着朱棣另有心思,上前一步,说道:“王爷,民力不可竭。”

    朱棣停下脚步,看着金忠,重重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民力不可竭,那就告诉世子,按照他的五年规划全力营造东平城吧。”

    “王爷英明!”

    金忠肃然行礼。

    朱棣呵呵笑了笑,看向蓝天白云。

    自己的所有付出不过是为儿孙打下更好的基础,既然朱高炽认为这样稳扎稳打更适合燕国,那就准了。

    说到底,这里迟早还是需要交在他们手中。

    进入军营,朱棣手持马鞭,对跑过来的丘福肃然下令:“擂鼓,三军列队!”

    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朱棣执鞭,亲自鞭笞赵柯,每落一鞭,便是一句训斥:“军士乃是你兄弟,其妻乃是你嫂婶,岂能欺之!人伦之道,尔等怎敢不顾?”

    啪!

    赵柯后背之上冒出一道道血痕。

    朱棣抽打了六十下之后,赵柯已是昏死过去,丢下马鞭,朱棣看向全军将士,厉声喊道:“律令之下,却只顾个人私欲,以身犯法!若非尔等为他求情,本王定要斩其头颅以正视听!你们听好了,日后再有军士欺辱其人家眷,谁来求情都没用,唯有杀头一条!”

    “都是响当当的汉子,一个个尸山血海爬出来的,怎么连裤裆里的玩意都管不住了?若谁自认为管不住,告诉本王,燕王府里缺不少宦官,一刀下去,一了百了!诸位要想清楚,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不容乱来……”

    朱高煦看着威严的父亲暗暗吃惊,这九个月以来,这是父亲第一次当着众人发怒。

    待朱棣处理完赵柯之后,朱高煦带朱高燧迎上前。

    朱棣看着两个能力出众的儿子,换了一副面孔,温和地说:“这段时间以来,倒是辛苦你们了,练兵、狩猎、找矿、冶炼,可都没少出力。燕国九个月初具规模,百姓与军士得以安顿,你们厥功甚伟。”

    朱高煦豪爽一笑,抱拳道:“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为燕国留下万古基业,是孩儿的夙愿。”

    朱棣眼神一亮:“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此乃是苏洵《六国论》中的话,怎么,你最近还在读书?”

    朱高煦见引起父亲的注意,挺直胸膛:“父王,听金先生说,这里虽是蛮荒之地,却不能一味使用蛮横手段,需要多想想办法。孩儿不甚聪慧,只好翻阅古籍以求长进。”

    “好,很好。”

    朱棣对朱高煦的表现很是满意,对金忠吩咐道:“若有空暇,不妨多教导教导他,《论语》、《春秋》还是需要学的。”

    金忠连连称是,见朱高煦高兴,低头暗暗叹了口气。

    你只知道高兴,就没想想你爹为啥只说了《论语》、《春秋》,没说其他的书?

    《论语》是做人的学问。

    《春秋》是做臣的学问。

    孟子云:“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你都没听明白你爹的用意,还兴奋,就你这点水平,差你爹实在是太远了……

    朱高煦引着朱棣走在军营,指了指北面的冶炼厂房:“父王,这东平城确实是一个绝佳之地,不仅找到了煤矿,还找到了铁矿,有了这两样,我们便能打造出更多的耕作器具,兵器。只是父王,铁矿区距离东平城有二十余里,运输不便,孩儿想是否安排一批人在外面冶炼,然后运来成品?”

    朱棣并没有赞同这个提议:“二十余里算不得远,辛苦下并不妨事。外面冶炼,缺乏防备,万一被野兽伤到,岂不是害了他们?”

    朱高煦郁闷,到底是走这么远的路危险,还是在原地冶炼危险?说到底,还是不够放心自己,怕自己私自打造武器。

    朱棣见冶炼出铁水,铁水顺着槽口流淌而出,进入模具里。待冷却之后脱模,一个铁锹便已成型,有铁匠重新加热,敲敲打打,以让边缘处变得更为锋利,便于使用。

    有铁,有煤!

    朱允炆并没有坑燕国,这里确实适合当做立身之地,最可贵的是,这里还发现了金银铜矿,为日后铸币打下了基础。至于要不要使用宝钞,日后再说。

    朱高煦又提出推行自己的五年规划:“大哥的规划太过小家子气,五年之后还待在这小小的东平城,我们来这里是建设燕国的,不是建设一座城的,一座城如何能代表整个燕国?父王,城多民广方为国,天下不见一城便是一国的。”

    金忠看向朱棣,很担心他会被说服。

    朱棣思索了下,摇了摇头,对朱高煦说:“先学会走,再学会跑。现在的燕国如婴孩太过孱弱,还不到大踏步前进的时候,五年打好基础,五年之后再对外扩张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