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龙啸大明在线阅读 - 第323节

第323节

    不过多尔衮毕竟不是好糊弄的人,虽然李杜国说得信心十足,但怎么听,多尔衮也觉得心里没底。毕竟中华军的海上战斗力摆在那里,连续发动了两次海外战争,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而龟甲船仅仅只辉煌过一次,还是在五十多年以前,这两下一对比,也不难得出结果来,和中华军交战,龟甲船多半也是胜多负少,因此多尔衮也没有答应李杜国的请战。

    而郑芝龙见激将不成,又向多尔衮建议,如果只靠自行造船,海军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发展,因此向荷兰人买船,不失为一条发展海军的捷径,当然郑芝龙知道,从荷兰人那里买来几条船,其实也是与事无补,但这样做的目标,是希望与荷兰人建立关系,希望能借助荷兰人的力量,帮助自己出逃。

    这个时候,清廷通过北京的传教士,和荷兰人、葡萄牙人都取得了联系,但趸希望能从他们那里购买枪炮,并雇请人员帮助清廷监造火炮。但谈判进行的很不顺利,首先是葡萄牙人对清廷并不感兴趣,他们能够守着澳门进行贸易就足够了,而且北京也离澳门太远了。

    荷兰人对此到是很感兴趣,不过荷兰人的胃口也不小,要求租借天津或者是辽东地区的某一处地方,或勃海湾里的某一岛屿,作为通商口岸,做为帮助清廷的条件。

    其实如果清廷真的和荷兰人通商,也确实可以增加不少收入,因为关外的兽皮、人参等土特产也是很有竞争力的商品,后来张家口——察哈尔一线的贸易,也是以皮革、土特产为主。多尔衮也不是不明白这一点,但他对海外的世界确实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因此只允许荷兰人的商船停靠天津,进行贸易,但不允许荷兰人租借地方,并且对贸易条仵也有诸多限制。而荷兰人又要求在天津建立自已的商馆,也被清廷拒绝。

    眼看着双方就要谈崩了,但就在这时,商毅占领了吕宋群岛,也给清廷和荷兰人的谈判带来了一线转机。

    吕宋群岛的易手,让荷兰人意识到,自己在亚州的利益将面临的重大的挑战,荷兰人当然不愿看到中国一步一步的坐大,因此也在想方设法的限制中国的扩张。对中国大陆的局势,荷兰人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知道商毅正在和中国北方的满族打仗,因此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决定采用扶植清廷,牵制商毅的力量,使商毅没有精力向海上扩张的策略来。

    于是荷兰人也主动和清廷取得联系,放弃要租借通商口岸和开设商馆的要求,只要清廷能够允许荷兰商船靠岸经商就可以了。愿意卖火枪、火炮给清廷,并可以帮助清廷监造火器,甚致是帮助清廷训练军队等等。

    这样的条件,多尔衮当然也没有理由不答应,而且允许荷兰商船靠岸经商对清廷也有好处,因此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的协议。而这时郑芝龙要向荷兰人购买战船,多尓衮也认为可以,反正火枪、火炮都已经从荷兰人那里买了,再加几条战船也没什么。同时也提出,再聘用荷兰工匠,帮助清廷监造战船,并训练水军。

    清廷买得越多,就越能増加清廷的战斗力,同时还能狠赚清廷一笔。另外派遣军官帮清廷训练军队,还可以利于双方的战争,了解中华军的战斗力,荷兰人当然也全都答应了下来。

    谈判是在顺治五年(1648年)年底谈成的,正好是在丁亥之变发生的前几无,而到了顺治六年二月,荷兰将谈好的一千支火绳枪,二百支燧发枪,还有六十门火炮,和四艘帆船送到了天津,随行的还有工匠十五人,军官士兵二十七人。

    火绳枪和火炮,都是老式的款式,基本都是荷兰准备汰淘的装配,四艘帆船都是五百到六百吨之间,服役时间都超也了十五年,有一艘甚致达到了二十二年。这个时代的风帆船一边的服役时间大约在二十到二十五年左右,因此这四艘帆船实际也都是快退休了的。只有二百支燧发枪才算是时兴货。荷兰人从中确实大赚了一笔。清廷当然也没有看出来,结果双方都是皆大欢喜。

    虽然在验货的时候,郑芝龙看得船的问题,但非常眀智的没有说破,因为整谈判的过程,清廷都是在传教士的帮助下完成的,没有让郑芝龙参与。而且荷兰派来了工匠和官兵,郑芝龙也觉得,还有希望。

    而这一次荷兰人到来,还带来了一个日本的使团,要求面见清廷。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章 进攻清廷第一战(一)

    不过这一次清廷的判断并没有错,在二月十五日,商毅下令海军部总司令成钢,由他率领舰队北上,向清廷设在天津卫大沽口的海军基地,发动进攻,这也是后世被认为是南京政府向清廷发动进攻第一战。

    商毅之所以选择海上进攻为发动对清廷的第一战。因为通知南京布置在北京的情报人员的工作,商毅对清廷的海军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现在南京政府和清廷的军事对比来说,领先优势最大的,还是海军。可以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海军也是取胜把握最大的。

    另外从政治影响力来说,这是南京政府主动发起的对清第一战,不仅要打赢,而且要赢得飘亮,这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鼓舞自己的士气,打击清廷的锐气,如果赢得免免强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或者自身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这样的结果都不理想。

    而从战略上来说,尽管清军的海军实力并不强,但只要是清廷有海军存在,商毅就必须对自己的海岸线加以保护,以防清军从海上发动袭击,尽管清军釆用这种战术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这样的一味防守,显然不是商毅风格,主动出击,首先将敌人的危胁解除掉,这才是商毅喜欢的方式。而且反过来说,一但伏波军消灭了清廷的海军,也能够牵制住清廷布守在渤海湾以及辽东半岛的十几万大军,从而也能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同时还可以根据正面战场的战况,再度对清廷发动登陆作战,从天津一带登陆,直插北京,或是登陆辽东,再取盛京。

    出于这些综合因素的考虑,商毅才决定,将这第一战的任务交给海军。

    成钢接到商毅的这个任务之后,心里也十分激动,虽然伏波军近两年来,连继打赢了日本和马尼拉两战,相对于这两年一直在韬光养晦的虎贲军来说,算是出尽了风头,但在对清的战场上,伏波军除了在两年前突袭辽东的一战之外,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来。

    而且就是突袭辽东的胜利,也是当时海陆两军联手才取得的,因此在中华军里依然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别看伏波军现在闹腾得很欢,但等打起清虏的时候,就要靠边站了,还得看我们虎贲军的。而这一次商毅将对清首战的任务交给海军部,伏波军上下也无不欢欣鼓舞,也都决定要打好这第一战,为中华军开一个好头,同时也证眀,在对清作战中,伏波军同样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一次出战,将出动伏波军第一分舰队的全部战舰,又从第五分舰队分舰队抽调十五战船,出航北上,然后在登州汇合驻守山东的第二分舰队,组成联合舰队,虽然这一次是在近海作战,在登州还有一个基地,可以提供补给,因此并没有出动后勒运需船,但各种战船相加,也达到八十三艘,其中主力战船为五十三艘、辅助战船为二十三艘、飞剪船七艘。千吨以上的战船共有八艘。

    另外在出兵之前,商毅也写信给福建绍武朝廷的郑成功,通告他南京将向清廷发动进攻了。这两年来,郑成功一直都在泉州驻军,招兵买马,打造战船,现在部下的人马己有七八万余众,各种船只二百余艘,只等着商毅大举北伐,好率军和商毅一起出战,好为母亲报仇,因此闻迅之后,也亲自率领三十二战船,赶到杭州,和联合舰队一起出航北上。

    其实这次出兵有没有郑成功的舰队助战,并不影响最后战局的胜负,但因为在此前商毅曾经答应过郑成功,一但出兵北伐攻清,必然叫上郑成功,一同出兵。而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郑成功出兵之后,商毅和郑成功也正式结成抗清联盟,现在绍武朝廷的主要军事力量都在郑成功手里,因此也就不必担心绍武朝廷在背后捣乱,同时还可以借助郑成功的兵力,牵制住广东的永安朝廷。这样一来南明的三个朝廷,一下子去掉了两个,就算永历朝廷在有什么动作,江西军区也能够轻易对付了。

    就在二月二十五日,伏波军和郑成功组成的舰队从杭州出航,一路北上。因为这一条航线伏波军已经走了无数次,而且这时海上也无风浪,因此也是一路通畅无阻,在三月二日,舰队到达登州的海军基地。

    三月三日,加入第二分舰队之后,达到一百一十余艘的庞大舰队,横穿渤海,再一次从海上直逼天津卫而来。算起来这也是中华军的舰队第三次从海上进攻天津卫了。

    自从上一次中华军从海上突袭了辽东和天津卫之后,清廷在天津卫也加强了驻守,而大沽口就是天津卫最主要的要塞,因为大沽口是海河的入海口,地势平坦,水缓港深,不仅适合进行登陆作战,而且千吨以下战船还可以由海河逆游而上,直接进攻天津卫,前两次中华军从海上突袭天津,都是在大沽口登陆的。

    因此清廷的海军基地就设在天津卫的大沽口处。并在大沽口的两岸各修建了两座炮台,共计布置各种火炮一百八十余门,毎一座炮台分为两层,各布置火炮四十到五十门不等,其中红衣大炮的数量为一百一十二门,分别四千斤以上的红衣大炮为二十门,三千六百斤红衣大炮二十四门,三千二百斤红衣大炮三十二门,二千七百斤红衣大炮三十六门。火力几乎可以覆盖整个海河入海口的海面,从海面攻击的目标进入海岸炮兵的视野中,立即就会变成火炮射击的靶子。

    驻守炮台的清兵为三千人,而就距离炮台不足五十里的地方,就是天津卫,驻扎着二万余清军,一但海岸告急,天津卫的驻军就能在一天之内,给海岸予增援。另外在港口里还停泊着一百多艘各种战船,虽然都是一些小船,但如果能够配合炮台上的火炮,依然不容小视。由其是现在清廷新购进了四艘荷兰的战船,也使舰队的战斗力有了相当的提升。

    荷兰派来帮助清廷训练水军的教官到达大沽口之后,虽然对清廷海军的战船,人员,火力不屑一顾,认为这是一支还停留在十五世纪里的海军,但对大沽口的防御力却赞不绝口,认为足以抵挡一百艘战船的进攻。因此多尔衮对大沽口的防御力还是非常放心的。

    就在三月五日清晨,清廷的巡哨船首先发现了在大沽口的东方出现了大量的舰队,因此立刻向海军基地发出了回报。

    郑芝龙虽然受到清廷的多方猜忌,但在名议上,他依然还是水军的最高将领,因此在接报之后,也立刻下令,招集海军诸将商议应对的战术。

    而朝鲜的客藉将领李杜国一听,立刻出列,向郑芝龙请战,要求带着龟甲舰队,去迎战中华军的海军,并且不信誓旦旦,一定要取胜。自从龟甲舰队组建之后,李杜国也自认为可以凭着这支龟甲舰队纵横海上,因此一直都想找个机会在战场上去大显身手,再显先祖的神威,但多尔衮虽然对龟甲舰队赞赏有住,但却一直都不许李杜国出战,也让李杜国十分郁闷,现在终于等到机会了,中华军主动进攻到到大沽口来了,当然不会放过。

    其实郑芝龙早就想让李杜国出击,去和中华军的海军打一仗,让李杜国知道一下,龟甲船早就已经过时了,省得他整天在自己耳边宣扬龟甲船有多么了不起,同时等李杜国惨败之后,多尔衮也就会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限制,也会放松一些,这样一来,自己也就有机会了。另外如果出战的话,自己说不定还有机会从清军这边逃脱。

    当然郑芝龙也不能表现出自己极力赞同出战的意图来,相反还假意劝阻李杜国,但在李杜国的再三要求下,最后才十分免强的同意出战。

    而荷兰的教官只付责平时训练水军,并不能参加水军的聚议,因为清廷对荷兰人同样也十分防备。因此在决定出战之后,郑芝龙才派人通告荷兰的教官,让他们随舰队出战。但荷兰人接令之后,立刻就表示自己只是付责训练水军,并不是雇佣军,因此没有帮助清军战斗的义务,而拒绝出战。

    其实荷兰人比郑芝龙更清楚,清军水军的战斗力,根本不足与中华军相比,守在基地里,依靠两侧的炮台,还可以与中华军相抗衡,出去迎战,只是死路一条。荷兰人当然不想白白为清军送死。

    荷兰人不愿意随军出战,郑芝龙到也没有强求,当时立刻下令,由李杜国带领龟甲舰队,为先锋船队,自己率领六十艘其他战船,作为第二梯队,随后接应,而刚购买的四艘荷兰战船也全部出战,其中最大的一艘船,也被郑芝龙当做自己的旗舰。

    不过在登船之后,郑芝龙的身边立刻有人劝告他:身为全军的主将,不可亲身试险,因此郑芝龙只在后面指挥作战,千万不要亲自冲锋陷阵。

    郑芝龙当然知道,虽然表面上是关心自己的安危,但实际上还是在防范着自己,看来逃脱的希望不大,只能见机行事了。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五章 进攻清廷第一战(二)

    “龟甲船?清军这是从那里淘来的古懂货?”

    成钢放下单简望镜,实在是觉得有些不可理解。龟甲船他当然是知道的,但那是五十多年以前的玩意了,经历了这么多次海战以后,成钢也对海战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因此一眼就能看出来龟甲船的弱点。而且经过了商毅的熏陶之后,成钢也深深懂得了这样的道理,世界是在向前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在过去了五十多年以后,海战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龟甲船这种东西,当时或许可以称雄一时,但现在早就已经过时。清廷的海军居然还拿出这种东西来出战,成钢心里也觉得十分可笑。

    不过虽然是这样想着,但成钢的命令却丝毫也不慢,立刻向舰队下达了迎战的命令。

    联合舰队中立刻分出了三支舰队,中路舰队由二艘二级战列舰,八艘三级巡洋舰,五艘四级逐驱舰组成,以“之”字型的航线行驶,正面迎击清廷的龟甲舰队。而左右两支舰队分别由一艘二级战列舰,四艘三级巡洋舰,四艘四级逐驱舰,三艘五级护卫舰组成,分别从左右两翼迂回包抄过去。但三支舰队全部都是按纵队排列。

    清廷的舰队排出的是雁形阵,以三艘体形较大的龟甲船组成一个三角形为核心,其余的战船都分别向两侧展开,形成一个大巨的箭头形态,但横向的宽度达到了三百余步。

    而李杜国就在正中的座船上,虽然自己的战船数量要比对手少得多,但他依然信心十足的带领着船队,向中华军的舰队逼近过去,同时在头脑中已经开始想象着等一会儿自己如何率领着船队,大破敌军。

    就在这时中华军的船队首先发起了进攻,担任正面迎战敌军小队的首舰是二级战列舰豼貅号,开始炮击,第二层甲板的十六门火炮一起开火,率先向清军发出了怒吼声。

    “轰——轰——轰——轰——”

    在一连串火炮的轰鸣声之后,在清军战船附近的海面上立刻升起了十余水柱,直冲天空,面清军舰队中,有两艘龟甲船被炮弹击中,不过覆盖了铁甲的船体确实要比一般的战船坚固得多,尽管甲片被炮弹击中之后,凹下去了一大块,但毕竟没有被击穿。但也引起了船身的一阵巨烈摇晃,里面的清兵站立不稳,大部份都率倒在船甲板上。

    清廷的龟甲船也纷纷开火还击,但这时双方的距离有三百多米。但由于龟甲船的体形太小,装配的都是中小型火炮,射程根本就不足,几乎大部份的炮弹都离着还有一定的距离,就落到大海里,就算有少数几颗击中的中华军的战船,但也是强弩之末,造不成什么损伤。

    因为龟甲船本质上还是一种近战型的战船,配备的武器大半的是火箭,喷火筒一类,只有接近到对方三四十米的时候,才是龟甲船最理想的攻击距离,可以利用火箭、喷火筒直接烧敌军的战船,而自身的铁甲又可以抵挡敌军同样的手段进攻,因此在海战中大占优势,当年的李舜臣就是这样使用龟甲船,往往可以一挡十。但在这时的海战中,交战距离已经扩大到数百米以上,而龟甲船无法装配重型火炮,使当年的优势,也变成了绝对的劣势。

    只有三艘体形较大的龟甲船上,各装配了四门二千四百斤的红衣大炮,有两门是设在船首的位置,还能够对中华军的船队造成一定的危险,但首轮的六发炮弹无一击中目标,全部都落进海水里。相反还因为红衣大炮的反作用力,震船体摇摆起伏不定。

    因为这三艘龟甲船虽然体形较大,但只是相对其他龟甲船而言,长度不超过四十米,宽度也只有五六米,重量约在五百吨左右,但这是加上了甲片的重量,其实也只相当于中华军的五级护卫舰大小,用这样的战船发射红衣火炮,确实有一些吃力。而且在龟甲船上的火炮又没有使用炮车和反震一类的装置,因此所受的反作用力确定不小。

    红衣火炮发射之后,还需要进行相当一段时间的准备,才能够重新发射,而这时中华军的战船几乎都进入了自己的射程,因此各船上的火炮都纷纷开火,一时间海面上硝烟大涨,炮声轰鸣不断,炮弹一轮接着一轮,尽向清军的龟甲船激射过去。

    而由于距离太远,清军的还击几乎毫无力量,结果完全陷入了下风。尽管龟甲船的防御力要比一般的战船强一些,但也仅仅只是在木质的船体外面覆盖上一层铁甲而己,并非真正的铁甲舰,因此也架不住火炮的轮番轰炸,有好几艘龟甲船已被炮弹击穿了船体,将铁甲击穿了几个大洞,碎裂的铁片和木屑四散飞溅,船内的清兵伤死无数。而且有两船都已经进水,开始下沉了。

    李杜国完全没有想到,战局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他的想象中,应该是龟甲船大显神威,以自己的铁甲抵挡住敌军的进攻,然后用火箭、喷火筒等武器将敌舰一艘一艘的烧毁才对。谁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靠近敌军的机会,而且对手的火炮实在太过猛烈了,铁甲虽然不说完全没有用处,但和自己预想中的相比,还是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此李杜国心里也不由十分了郁闷,自己完全是按先祖的那一套做的,怎么就不灵了呢?

    但现在没有时间了李杜国思考年代差异的问题,这时龟甲舰队和中华军的中路舰队相距已不足一百米,尽管这时龟甲船快要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内,但中华军的舰队根本就不给他的一丝机会,已经在龟甲舰队前方横向列开,都以自己侧舷正对龟甲舰队的船首,因此在各条船上的火力全开,炮弹密如雨点一样,向清军打去。

    而且由于这时的距离太近,因此火炮的力道和命中率也大大提高,有不少龟甲船都被炮弹击中,打得铁甲裂碎,桅断舵拆,转眼间就有十余艘龟甲船失去了战斗力。

    这时中华军左右两侧的舰队也已经包抄到位,从两肋插入清军船队的阵列中,两舷的火炮一起开火轰击清军的战船。清军的舰队本来就已经完全落入了下风,这一下更是被中华军阵型大乱,结果分为数截,只能各自为战,而且清军的战船在数量上也远远少于对手,更是被打得几乎全无反抗之力。

    就是三艘大型的龟甲船虽然也都在奋起的抵抗,无奈能够给对方靠成危胁的,只有各船的四门红衣大炮,其余的武器根本就派不上用场。而红衣大炮的数量大少,再加上战船在海中颠簸起伏不定,而且清军的炮手的训练也不及中华军,因此能够相火炮成功的打出去,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准头,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而且这三艘大型的龟甲船也是中华军的重点攻击目标,每一艘船都会遭到数艘中华军的战船围攻,结果不多时也都各中十数炮,都被打得多处铁甲裂开凹陷,甚致有一艘船的桅杆被打拆,帆蓬落下,而在侧舷上裂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拼命的涌入,眼看着向海底沉没。而另一艘同时也被五艘中华军的战舰围攻,炮弹如同冰雹雨点一样,落到船体上,被打得铁甲支离破碎,船体开裂了四五处,覆没也只迟早的事情。

    李杜国的座舰情况还算略好一点,虽然船头的龙首雕塑被击得粉粹,船体也被打得多处凹陷,但还算是没有被击穿。而李杜国到还保持着几分先祖的血性,虽然明知战局不利,但却并没有从战场逃离,还是指挥的本舰的所有火炮拼命开火反击。

    但在这时清军在战场上的劣势己是不可挽回,仅靠这一艘战船的抵抗,根本就毫无用处,而且就在这时,底层甲板的桨手们突都跑了上来,向李杜国报告,船底漏水了。

    原来龟甲船本身的尺寸太小,承受不住红衣大炮发射的反震力,北方的造船工匠不及南方的手艺精通,因此船板与船板之间连结的牢固程度也不足,在平时训练时还不觉有什么,但在战场上连续发射红衣火炮,又连遭对方炮火的轰击,结果造成了接缝炸裂,海水不断的渗入。

    如果是在平时,到还可以先堵住渗水口,免强应付一下,保证战船不会沉没,但这时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战斗中,谁也没有留意船体渗水了,结果等明白过来的时候,船底的积水己达近一尺深,而且对方的舰炮还在不断的向船体轰击,根本没有空闲去堵渗水口。

    而这时在船舱内,清兵也是一阵大乱,到现在清兵还能够支撑着战斗,除了是李杜国坚持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这艘船的船体还没有遭到大的破坏,因此清兵的心里都还有一点安全感,现在这艘船也开始渗水下沉,清兵们顿时军心大动,没有人愿意再坚持战斗,也没有人再听李杜国的指挥命令,纷纷跳海逃命。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六章 进攻清廷第一战(三)

    这吋郑芝龙率领着清军的后援部队在二三公里以外的地方观战,其实整个战斗进行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一个多小时,但清军先锋船队己全面败阵,被中华军的舰队打得溃不成军。

    郑芝龙心里也不仅暗暗吃惊,虽然他也预料到,龟甲舰队决不可能是中华军的对手,但也没有想到会败得这么干脆,在中华军的舰队面前,龟甲船几乎毫无抵抗力,完全是一败涂地,而且这时己被中华军全部包围起来,如果没有援军,只怕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时清军的第二梯队中,还有六十余艘战船,但郑芝龙并没有下令让舰队出击,去救援龟甲舰队,而且全线调头,撤回军港中去,依托大沽口炮台驻守。

    因为郑芝龙十分清楚,自己带出来的这六十多艘战船,也是以打酱油居多,真正能有一战之力的,还不到十艘,郑艺龙也看得十分清楚,中华军出动战船,其实还不到总数的一半,还有一大半都在后面按兵不动,估计就是等自己的后援舰队上去之后,再来一个大包围作战。因此自己带队上去也是白送死,就算能够解救出几条龟甲船,但也要付出解救船只几倍的代价,根本就得不偿失。搞不好还真的就把所有舰队都交侍在这里了。

    另外郑艺龙还在中华军的舰队中,看到了不少“郑”字的旗号,从清廷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华军的海军部里并没有郑姓的大将,因此郑芝龙心里也估计,这应该是儿子郑成功的舰队,也可能儿子是亲自带队出战。那么这一来,父子可就是在战场上同室操戈,兵戎相见了。

    郑成功和商毅达成联盟,一致抗清的消息,郑芝龙也是知道的,心里也觉得十分欣慰,虽然自己一家都失陷于清廷,但总算是还有大儿子逃过了这一劫,而且还重新招募自己的旧部,又创下了一番基业。

    这两年来郑芝龙也奉清所令,连续写了四五封信,或以父子之情相劝,或以富贵名利相诱,劝郑成功投降清廷,但都被郑成功义正词严的拒绝,虽然毎一次收到了郑成功的拒绝信之后,郑芝龙都会在清廷面前表现得痛哭流涕,大骂郑成功逆子不孝等等,但心里却是暗爽不己。这一点郑芝龙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一但郑成功也投降了清廷,郑氏一族也就真的没有半点指望了。而现在起码来说,假如自己一家真的在清廷有什么不测,致少还有一个可以为自己报仇的人在。

    因此不想和儿子在战场上交手,也是郑芝龙下令撤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清廷的水军诸将们对这一道命令都没有异议,毕竟刚才的战况大家都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谁都明白,上去根本就是白白送死,就连郑芝龙身边几个监视他的清军将官也都这样想,结果清廷的后续船队纷纷调头,向军港败退而去。

    这时在战场上,战斗基本都已经结束,清军先锋船队的全部二十五艘龟甲船,被击沉十七艘,剩余的八艘也都降帆投降,可以算是真正的全军覆没了。在刚才交战的海面上,尽是清军残破的战船碎片,烂帆残舷和在海水里挣扎的士兵。

    而中华军出战的三十九艘战船,并无一艘被毁,只有五艘战船受了一些轻微的伤损,人员只被对方打死了九个人,总体来说,并不影响战斗力。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华军的战船数量太多,而且已经将龟甲船全部包围,令龟甲船根本就无路可逃,另外龟甲船只有一根主桅,运转不灵活,速度不快的弱点,也在这时候全部暴露出来,虽然有几艘船能够及时的转过了方向,想要逃离战场,但也没跑多远,就被中华军的战船追上,不是被击沉,就是选择投降。当然清廷的后续船队也没有赶来救援,也是别一个重要的因素。

    而在中华军的阵中,没有出战的郑成功,及手下的诸将也都震惊不己,其实这一战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中华军的舰队凭借的就是强大的火力,可以说全场战斗,中华军都是倚靠的压到性的优势火力,完全硬吃对手,毫无花哨。但越是这样,也越显得中华军的海军实力强大。

    郑成功估计,如果换上自已的舰队出战,要打赢这一仗当然也不成问题,但要像中华军这样赢得轻轻松松,游刃有余,而且还几乎是零伤亡,哪可就做不到了。

    现在郑成功手里也有六艘两千料的战船,但都是中国传统的福船样式,这一次带来了四艘,但毎艘船只能装配四十门左右的火炮,而红衣大炮只有十门左右。而这样的战船,在伏波军的舰队中,只能当辅助战船来用。伏波军里真正的两千料左右的主力战船,属于二级战列舰,火炮数量一般都在九十门左右,而现在伏波军二级战列舰一共有八艘。更不用说还有一艘一级战列舰。双方最顶尖水平的战船,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上。

    因此这时郑成功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两年来,商毅能够连续战胜日本和西班牙军,占领吕宋。当然盟友的实力越强大,对自巳来说也越有利。郑成功也对击败清廷的信心更足。

    这时成钢已经看到了清军的后续船队掉头撤退,因此也立刻下令,所有主力战船马上脱离战场,追击清军的舰队,进攻大沽口的清军船港,辅助战船留下来,打扫战场,接收清军战船的投降,抓俘清军落水的士兵等等。而郑成功带来的船队,也随主力战船一起追击。

    命令传到郑成功的座舰上之后,随郑成功一起出战的郑鸿逵指着远处清廷撤退的战船帆影,道:“明俨,大哥也许就在那边。”

    其实不用他说,郑成功早就看见对面船阵中的“郑”字旗号,他当然知道郑芝龙出任清廷水军提督的消息,也自然可以猜到,对面恐怕确实是郑芝龙亲自率领船队出战。虽然自己的舰队没有出战,但父子对阵疆场的结局,是改变不了的。因此也只好苦笑了一声,道:“四叔,管不了那么许多了,传令船队,随伏波军进攻。”

    成钢现在当然没有功夫考虑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复杂的心情,虽然轻松击败了清廷的先锋舰队,但成钢的心里却一定也没有放松下来,因为在战前他接到的任务是催毁清廷的海军基地和大沽口炮台,彻底消灭清廷的海上力量,夺取全面的制海权。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差得远。

    而且成钢也知道击败清廷的舰队虽然容易,但想催毁大沽口炮台,还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因为大沽炮台的防御力,通过情报部门的努力,以及从海面上的暗中侦察,海军部也基本掌握了七八成。成钢也清楚,真正的战斗,其实还在后面。

    双方舰队交战的战场离大沽口炮台只有十几里的距离,因此在清军败阵之后,守卫大沽口炮台的清军也接到通知,并且马上就做好了准备,将火炮一门一门的推到炮台的固定位置,安排布置,并且抬出了弹药箱,勾绳,推杆,弯夹等等工县。而且随着清军战船的陆续归航进港,在后面追击的中华军舰队的帆影也越来越清晰,在炮台上驻守的清兵也都知道战斗己迫在眉睫,立刻向火炮里填装弹药,校准目标,只等着中华军的舰队进入射程。

    而伏波军的舰队在逼近了大沽口炮台之后,成钢也将舰队作了一番布置,这时进攻到大沽口的联合舰队的战船数量为:中华主力战船为五十三艘,郑成功的舰队三十二艘,共计八十五艘。

    虽然大沽口炮台的火力凶猛,防衔十分坚固,但四个炮台分列在海河入海口南北两侧,成钢决定首先进攻位于南侧的两个炮台,这样也可以暂时躲开北侧炮台的攻击,使清军的全部炮台火力只能够发挥出一半。也有利联合舰队逐个击破。

    付责正面进攻南侧两个炮台的第一批战船一共有三十七艘,中华军出动二艘二级战列舰,九艘三级巡洋舰,七艘四级驱逐舰,六艘五级护卫舰,共计二十四艘战舰。而郑成功也派出了十三艘战船,协同中华军的舰队作战,包括有二艘二千料战船,五艘一千五百料战船,三艘一千料战船,三艘六百料战船。可以说是主力尽出。

    虽然清军的舰队都躲进了军港里,但也不能不加以防范,万一趁着中华军全力进攻大沽口炮台的时候,再从军港里杀出,打中华军一个措手不及,和炮台来一来两面夹击,将会使伏波军十分被动。因此成钢又有清军的军港前面布置了十六艘战船,付责阻击清军的舰队。

    同时又在大沽口炮台以南十里以外的地方布置了十二艘战船,准备如果从海上进攻炮台不利,就在这里发动登陆作战,然后配合海军,从岸上夹击炮台。当然如果海上进攻得手之后,那么就直接从正面登陆,占领炮台。而剩下的二十二艘战船则全部作为预备兵力,随时支持各个战场去……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七章 进攻清廷第一战(四)

    一声炮响划破了海面上的寂静,在中华军舰队的二级战列舰饕餮号右侧十余米的海面上,激起了一道十数丈高的冲天水柱,在船舷边上的几名水手也被溅了一身的海水。

    这一次进攻首先是由清廷发起,而中华军的联合舰队进攻炮台的战斗,也正式开始。

    虽然只是一半炮台,但火炮也有九十余门,其中红衣大炮的数量也超过五十门。由其是十门四千斤红衣大炮,确实不是吃素的。虽然清廷的铸炮水平比南京相着甚远,但一门四千斤的红衣大炮,最大射程也能达到二三千米左右。而尽管伏波军的舰队大半都装配了重型火炮,不过海军用的火炮的炮膛都比较短,一般都不超过一丈长,射程都在一千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