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龙啸大明在线阅读 - 第381节

第381节

    因为和中国的历代不同,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确确实实是以商税和手工业税为主,而战争不是在本土进行,对商业和手工业的影响并不大,相反由于战争带来了大量的订单,还进一步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一切,在最近两年时间里,蒸汽机的定购量在快速増涨,在蒸汽机刚出来的两年,毎年的定购都不超过五十架,这还是商毅在一部份政府部门控股的工厂里强行推广的结果,但去年蒸汽机的是定购量达到了一百一十三架,今年到目前为止,蒸汽机的定购量己经超过了一百二十架,这一方面说明,蒸汽机的应用,也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另一方面说明不多任务厂的规模都在进一步扩大,仅仅依靠人力不足以满足生产的需求,必须开始进一步引用机器设备了。

    而且南方都收复之后,由其是福建、广东都是传统的商业集散区,四川又是著名的天府之国,财政还大有增涨的空间,因此南京政府也确实有足够的财力,举行一个致少能与中国大国形像相苻合的称帝典礼,另外开基建国,毕竟也是几百年一遇的事情,大臣们也都希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办得风光一些。

    商毅见内阁的官员们都兴致昂然,也不好扫他们的兴,想着一辈子估计也就这么一次,只要是不太出格,也就随他们去办吧,但有一点是绝对不允许,就是不许挪用为前线战事准备的钱粮物资。

    但怕什么偏偏就有什么,两名财政部的官员就将前线的军饷挪用,准备用来修墡南京皇宫,美其名曰:事情有轻重缓急,士兵的军饷算什么,晚几个月发也不迟,但绝不能耽误了大王的称帝大典,总不能让大王称帝之后,住在破皇宫里吧。

    这件事情被商毅得知以后,也大发雷霆,立刻下令,将相关的官员全部都按制度进行了处罚,两名主管官员革职,其他人或降职、或记过,并且商毅又将内阁和财政部的官员严厉的训斥了一顿,只到王夫之等人再三向商毅保证,决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才算是让商毅消了火。

    而随后王夫之向商毅询问,修理皇宫的事情怎么办,商毅把手一挥,告诉王夫之,不用修了,现在就这样住着很好,等以后天下太平了再说。

    这个时候,商毅和众妻妾们都已经搬进了皇宫里居住,各人都已经选好了自己想要的宫殿,商毅居住的位置自然是干清宫,而叶瑶瑱也理所当然的是住皇后的坤宁宫,其他人中,林凤舞选了长寿宫,朱媺娖、朱媺婕姐妹仍然要住在一起,选了坤羽宫,亚莉桑德拉选了咸福宫;眀石姬和陈圆圆都分别选了景仁宫和永和宫。

    其实南京皇宫的大部份建筑基本都保存完好,而现在商毅的后宫人数并不算多,子女也都没有成年,因此地方是完全足够的,没有必要立刻修缮。

    不过虽然商毅这一次只是打算称帝,并不想对制度、体纟进行大动,但毕竟正式称帝了,还是有许多事情绕不开,必须马制定下来。

    遇到的第一个真正的问题就是,商毅和后宫的嫔妃们搬进皇宫之后,皇宫里的人手就不够了,无论是太监还是宫女,都远远不够。

    虽然在后世留传,明朝北京皇宫的太监的数量达到十万人,这个数字明显夸张,因为北京皇宫的规模再大,容纳下十万太监,也会人满为患,但这也说明,明朝的太监是一个何等庞大的数字,而到了清朝,吸取了明朝太监专权的教训,不仅限禁了太监的权力,而且也限制了太监的人数,终清一朝,太监的人数始终保持在三千人左右。

    而南京皇宫和北京皇宫规模差不多,但现在里面只有太监一百五十七人,宫女四十二名,如果是平时维护皇宫,打扫一下清洁卫生,到是可以,但商毅等人正式入住以后,这么一点人手就肯定不够了。

    因此就在商毅搬进皇宫的第一天,原来留守皇宫的太监,也是在崇祯、弘光两朝都出任过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王德化,和原明朝的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就一起向商毅建议,扩大皇宫太监的人数,另外还要广选秀女,充作宫娥釆女,以补充皇宫中的需用。

    其实商毅决定称帝之后,皇宫里的太监们也着实高兴了一把,因为这一群太监基都是从弘光时代留下来的,虽然说在弘光时代,太监的权势己大大削弱,但毕竟近三百年积累下来的余威犹在,因此众大臣们对太监也还都敬畏三分,不敢轻易得罪他们,但经过了被清军占领和中华军又收复南京之后,皇宫被封,而商毅称王之后,也没有住进皇宫,更没有用太监,太监也就成了皇宫里的清洁工,什么权势都没有了,这也让这些太监们有些不适应,到不是说太监们都想专权,而且从权力的顶峰跌落之后,绝大多数人心里都会有失落感。

    王徳化和韩赞周都是当了几十年太监的老油子,也知道太监的权势实际是依附于皇权的,离开了皇帝,太监也就什么也不是了,因此两人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有等商毅正式称帝之后,太监才有重新崛起的机会,一但商毅称帝,入住进皇宫,那么就必然会启用太监,而自己这帮人也就成为和商毅最贴近的近侍内臣,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昔日的权势,也就会重新回到手里,而现在终于是等到机会了。

    同时两人还以明朝的太监制度为基础,制订了一份暂行的太监官职等级责权管理制度。

    明朝的太监制度发展到了中国古代的顶峰,己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等级、责任、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充当皇帝的左膀右臂,监视、牵制大臣,另一方面也不会对皇权造成威胁,收放自如,因此终明一朝,无论多有权势的太监,那怕是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在皇权面前,几乎都不堪一击,只要皇帝一句话,多大的权势都会烟飞灰散,无论后世怎样评说眀朝的太监专权误国,但就制度来说,明朝的太监制度确实相当完善了。

    明朝的太监制度一共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部份,在中央也就是皇宫里,设有二十四个部门,管理皇宫里的各种大小事务,另外还掌管着东、西厂和锦衣卫系统,而在重要的地方又设有地方镇守太监、留守守备太监,同时南京、苏州、杭州三地织造局,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市舶司,各地国家仓库,甚致是矿物也归太监主管。

    当然在明朝灭亡之后,也有不少人对明朝的制度进行反思,认为太监的权力过重,干涉政务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点原因,因此弘光朝廷,包括后来的几个南明朝廷之中,太监权力都被大大削弱,基本无法干涉政务,而且在商毅称王之后,也没有使用太监,这也说明商毅对待太监的态度,还是非常谨慎的。

    王徳化和韩赞周也都是人精,在没有弄明白商毅对待太监的俱体态度的时候,也不敢表示得过于出格,因此制定的太监制度也只是尽限于针对皇宫里面的人员需要,对付责厂卫、以及舍理外地的镇守太监、留守守备太监什么的都一字不提,同时将明朝的二十四个部门简化成十六个部门,太监的人数也限制在一千人之内,甚致还主要建议,要求规定太监不得干涉朝政的制度。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零一章 登基建国(二)

    其实王徳化和韩赞周制订的暂行太监制度确实还算不错,而且只是仅限于皇宫内部的事务,并没有干涉朝政财务的权力,因此就是拿到内阁,或是参政院去讨论,也能通得过,毕竟这么大的皇宫,需要足够的人员来管理,扩充一千名左右的太监,也并不为过份。

    在明朝,太监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通,一是从俘虏和罪犯里挑选,净身之后入宫当差,另一个是自己报名,完全听凭自愿。

    不过大部份太监都是通过后一条渠道进宫的,因为在明朝,太监还是一份比较有前途的职业,吃皇粮,工资高,有正式编制,有养老保障和晋升机会,各种福利,连老婆都可以娶,可以说除了不能传宗接代以外,什么都有了,当然如果在宫里混出了头,则可以从子侄中过继一个来养老送终,因此一些生活贫困,难以维持的百姓,都自愿报名入宫,或是把自己家里的一个男孩送进宫里去净身,至少可以换来一家身活无忧,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原因,走投无路,只好进宫去当了太监,最著名的九千岁魏公公就是自己报名成为太监中的光荣一员。

    到这个时候,太监制度在中国己经存在了几千年,这些情况历朝历代都有,大臣们对皇帝的要求,只是严禁一让太监干涉朝政,但对太监制度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异议,没有人会向朝廷建议,要求彻底取消太监制度,包括现在的南京政府在内,谁都认为有太监存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商毅在称帝之后,启用太监来管理皇宫里的事物,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只有商毅除外,这一点在很久以前,商毅就已经想好了,一但自己称帝,那么首先要确定的几件事情中,废除太监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不仅自己不用太监,而且包括自己的子孙后代,也都禁止启用太监。

    商毅对太监本身并没有什么偏视,而且明朝的太监,也不全是坏人,其中也有相当一部份太监干出了不错的成绩,如世界公认的航海家郑和,但太监制度绝对是一项落后、愚昧而残忍的制度,说明了就是中国的皇帝怕自己带绿帽子,而通过残害他人身体的方式,来达到对后宫的有效控制,但在商毅看来,如果没有做种马的本钱,就别找那么多女人。

    因此对王徳化和韩赞周经心编写的太监制度,商毅根本就没有看,直接撕了,同时又招集内阁的成员,正式告诉他们从此以后,彻底取消太监制,现有的太监还留在皇宫服务,一直到他们终老为止,但绝不许再招募或是引入新的太监,等这一批太监都老死之后,太监制度也就彻底终结了。

    以后皇宫里的管理和工作,将成立内务府来付责,全部使正常人,并属于正常的官员编制,当然内务府的俱体制度还要慢慢制定,现在先把原来王府的人员全部都带进皇宫里,依旧各付其责,只是都进升了一级。

    虽然商毅平时的生活并不算奢华,但毕竟身份地位都不同,而且也是家大业大,王府里面的人员总计也超过了三百口,仅管理人员就有大总管、总管、管事、执事、掌事等五级,共计有五十多名,另外每个妻妾的身边也都有十几名家人伺奉,男男女女,年长年幼都有,这还只是算王府的从人,不算卫兵,当然以商毅的身份地位来说,也己算是最低的标准了。

    因此把王府的人员都带进皇宫里,一来是可以充实皇宫里的人贞,二来都是熟人,使唤起来也方使顺手,由其是众妻妾身边的伺奉家人,大都是跟了她们好几年的人,也都互相习惯了。

    当然就算是把王府的人员都带进皇宫里,但相对于皇宫来说,依旧还是地广人稀,空着的位置还是大片大片,而商毅则下令,将空余的宫殿、位置都暂时封闭起来,等以后宫里的人员増加,再逐步开放,而皇宫里的守卫,则是和王府一样,从中华军中抽调家庭出家好,政治合格,根红苗卫的士兵,组成待卫军团,来保卫皇宫的安全。

    不过在听完了商毅的决定之后,几名内阁成员却都十分震惊,因为这确实是谁也没有想到。

    虽然说商毅称王之后,并没有任用太监,但那时商毅毕竞还没有正式称帝,大家都认为这不过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商毅做出的一种姿态,表示自己并没称帝的野心,或是不会重用太监,或是依然保持贴近官员臣民的态度,总之绝没有人会猜得到,在商毅称帝之后,真得会把太监制度彻底废除掉,不过在震惊之后,人人也都对商毅感觉到由衷的敬服,毕竞这是彻底断绝太监干政的最好办法,同时有人还认为,仅此一条,商毅就足以超过历代以来,所有的圣贤帝王。

    当然现在只是和几名内阁成员通个气,正式向天下公布,彻底废除太监制度,还是要等到商毅称帝之后,才能以国家的正式文件形式公布。

    除了太监制度之外,在称帝之前,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国号和年号。

    其实对于国号,有不少官员提出一些建议,有人就建议以“夏”为国号,虽然这是一个以前曾经使用过的国号,但这并算什么,以前的晋朝、后周、宋朝都是以前用过了国号,而因为“华夏”是中国的古称,而且夏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因此用“夏”做新朝的国号,也很合适。

    当然大多数人都还是倾向于使用一个新的国号,建议的字有“瑞”“安”“华”等等,还有“泰”“德”,甚致有人提议,既然中国是天朝上国,那么不如就用“天”为国号,皇帝可以称为天皇,硬是看得商毅一脸的黑线,致于年号就更多了,甚至连“康熙”“乾隆”什么的,居然都出来了,也把商毅吓出一身冷汗,难到这些官员里面有穿越的同行吗。

    不过随商毅时间较长的官员都清楚,商毅很喜欢“中华”这两个字,在所有的正式文件里面,几乎都是用“中华”这个词代指中国,连军队的名称也使用这个词,虽然说这是商毅有意淡化明朝的概念,但也说明商毅对这个词的偏爱,因为有汉语的词汇里,可以找指中国的词语还有许多,因此新朝的国号很可能就是“中华”这两个字。

    虽然按传统的观念,国号都是一个字的,因为中国的传统,尊称用字越少越好,一字王爵就要比二字王爵高贵,当然在死了以后,用字越多越好,但大臣们都清楚商毅的性格,绝不是一个喜欢尊循传统的人,而且己经做过了不少有违传统的事情,比如刚刚取消的太监制度,还有早些时候,在科举制度中加入了自然学科等等,当然商毅对这些传统的改变,都算是向好的一面发展,并不是胡作非为。

    而国号用一个字还二个字,其实并不是大问题,没必要为此斤斤计较,说得极端一点,这江山就是商毅的,因此国家叫什么名字,还不是商毅说了算,就好像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一样,那怕是叫阿猫阿狗,也是人家的家事,别人也没有插嘴的份。

    果然商毅在看完了众大臣提议的一大堆国号之后,全部都扔到一边,而正式将国号定为“中华”,全称为中华帝国,简称中国,而在此同时,商毅把年号也定好了,新朝的第一个年号就叫“洪宪”。

    其实商毅定好了国号之后,也大了一跳,中华帝国,这不是和袁大头复辟用的那个国号一样吗,不过想用中华为国号,也只能这么叫了,“人民”“共和”这些字眼,现在都没法加进来,不过既然抢先注册了老袁用的国号,那么商毅索性也一不做,二不休,连他的年号也一超抢过来,反正老袁还要等到二百多年以后才出生,当然在这个时空里,会不会也有老袁,还很难说。

    不过“洪宪”这个年号也确实十分贴切,在另一时空里,袁大头定出这个年号,也确实有“宏扬宪法”的意思,表示自己虽然当了皇帝,但不会走传制的道路,而是主张宪制,当然老袁心里是不是真的这样想,就没有人知道,但“洪宪”这个年号,和商毅的建国理念非常符合,商毅本来就是准备釆用君主立宪的国家体制。

    而立宪治国的概念,现在内阁大臣都是明白的,因此也都认为这个年号非常贴切,当然这里面也有商毅爱叫什么就是什么的意思。

    当然年号和国号也只是确定下来,只有等商毅举行称帝仪式的时候,才能正式使用,但这并不表示事情就完了,可以等着开始称帝了,其实真正令商毅头疼的事情,还在后面,那就是建立太庙和追封先祖。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零二章 登基建国(三)

    任何一个新王朝建立,都要建立自己的宗室太庙,供奉祖先,和历代的君王宗族,以及祭拜鬼神的社稷坛,而且太庙和社稷坛也一般都和皇宫建在一起,因此无论是北京还是南京,按左祖右社的传统,太庙的位置都在天安门至午门这一段中轴道路的东侧,而另一则是社稷坛。

    而且在新朝建立之后,一般开国的皇帝都会把自已的祖宗灵位全都都供奉到太庙中来,同时对自己以上三代都还有追加一个皇帝或皇后的封号,尽管他们在生前并不是皇帝,但在死后却可以享受帝王的供奉。

    在商毅穿越之前的那个时空里,南京的皇宫早己经不存在了,而北京皇宫的太庙和社稷坛,也己变成了文化宫和中山堂。

    当然现在南京皇宫还是基本都完好的,太庙和社稷坛也都在,用不着大兴土木,但供奉商毅的先人灵位,而有宗室,到是给商毅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因为在这个时代,商毅根本就是孤家寡人一个。

    在商毅刚暂露头角的时候,还曾经流传过一段时间,称他是成化年间的名臣,内阁大学士商辂的后人,但那时商毅己有了自己的目标,并不想别人攀上关系,因此没有承认,而后来商毅的势力渐成、独立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也就没有人再提这件事情了,而商毅当然也那不出自已的族谱来,就是先人的名字,商毅也只知道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名字,再上一代,就不知道了,因为在商毅出生前,太爷爷和太祖母就己经去世了。

    好在是从一开始商毅就是以平民孤儿的面貌出现,因此没有族谱,对自己的先人所知不多,也只正常,商毅只好把自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名字给报出来,而他们的身份,全部都是农户,祖籍就定在山东沂水县,而内阁大臣们也给这四位老人拟定了尊号,商毅对此也没有太计较,他们拟定什么就是什么吧,然后命人制成灵牌,供奉在太庙里,这样总算是把自己的宗庙给建立起来。

    而在称帝之前,还有其他几件事情,虽然不算大,但也必须确定下来,一个是皇帝和皇后的服饰,因为在称帝大典中,其他的嫔妃可以在皇宫里等着,但皇后是必须出席的,如果是有皇后的话,那么皇帝和皇后装的服装,还有皇帝的冕琉冠,皇后的凤冠,另外还有皇帝的玉玺大印和皇后的宝印,这些东西都要制造出来,在称帝大典上都是要用到的道具。

    商毅这才知道,原来当一回皇帝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怪不得自己说了一切从简,还是要拖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些东西的制作也要周期,当然商毅也会偷懒,只是一句说,这些物品的样式就都按明朝的制度来制,但称帝大典要进行那些项目,每一项又是怎样进行,就必需由商毅逐一确定。

    在十月十二日这一天,龙凤袍、冕琉冠、皇冠,凤冠、还有玉玺都己经制好了,也都一一送进宫来,让商毅过目试穿。

    龙凤袍各做了五件,每件都是最上等的丝绸,最复杂的提花工艺制做,毎件的样式都有所不同,是分别应对接见群臣、祭天、祭祖、检阅军队和回宫迎受群臣朝贺的不同的场合穿,而且毎一套龙凤袍都会配相应的皇冠、凤冠以及腰一带、靴子等等,不过其中有一套,就是检阅军队的服装是由商毅亲自设计的。

    冕琉冠、皇冠,凤冠都是用纯金打造,并辅以少量的珍珠、翡翠、玉石等等,冕琉冠、皇冠都是以龙纹龙形做为基本造型,而凤冠当然是以凤形为基础,制做的到是相当精致细巧,龙凤造型都做得栩栩如生,甚到连一片鳞甲、一根羽毛都刻画的无比精细。

    玉玺一共制做了五块,全部是用最上等的白玉整料雕刻而成,以交龙造型为纽,大小不一,规格为五寸九分到二寸九分不等。

    中国的玉玺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而且皇帝也不是只有一块玉玺,在不同场合,不同的文件,都要使用不同的玉玺,在秦汉时期形成了八玺制,一直沿用到唐朝,基本都一样,直到唐朝武则天称帝时,则独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玺,而将八玺制改为九玺制,同时又将“玺”改为“宝”,从此以后各朝都称“玉玺”为“宝”了,而北宋增至十二宝,南宋则是十七宝,明朝猛增至二十四宝,清朝除交泰殿二十五日常使用外,还供奉着“盛京十宝”,幸好中国是到清朝就打住了,如果后面还有,估计会超过一百宝了。

    而这次制做的五方宝印分别是:皇帝受命之宝,为以章皇序之用;皇帝奉天之宝,为以章奉若;皇帝之宝,为日常用玺;皇帝信宝,为以征戎武之用;制诰之宝,为以谕臣僚之用。

    无论是龙凤袍、冕琉冠、皇冠,凤冠还是玉玺,做工用料也无一不是上上之选,也代表了这个时代中国最高的纺织技术、玉石雕刻技术、金属加工技术水平,可以说无论是那一样,拿到后世去都可以拍出天价,而且为防万一有损坏,除了玉玺之外,其他每一样都做了两件,以备万一。

    在十月十四日到十六日,又对整个大典的过程进行了三次彩排,基本做到了万无一失,整个过程也并不亚于搞一次奥运会开幕式。

    好不容易终于等到了十月十八日,商毅早早起床,穿好了一件团花绣五爪金龙龙袍,带好冕琉冠,首先带领着群臣来到南京城外东南角的天坛,拜祭天地,这一次出行,商毅并没骑马,而乘座龙辇,周围还有九曲金顶、白旄黄钺,等等仪仗。

    沿路都己经用清水洗过,又散上了黄土,而且在大道的两侧,也站满了围观的百姓,沿道都摆满了香案,不少百姓都在香案前下摆叩首,因为商毅在南京的统治确实很得人心,不少百姓也是真心拥护商毅当皇帝。

    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出了南京,直奔天坛而去,天坛也是南京本有的建筑,在历次的战争中虽然有一些损坏,但大体的格局还基本保留,现在破损的地方都已重新修好,而且又粉饰一新,这时更是布满了丝绸彩带和旗帜,鲜花,以及盛装的侍女,就连守卫天坛的士兵身上都是披红挂绿,绣带飘扬、旗帜飞舞,看得去五彩缤纷,艳彩夺目。

    随着商毅的一行人马到达天坛,锣鼓丝竹齐响、琴瑟琵琶,笙管笛萧等乐器也一起奏响,迎接商毅的一行,虽然是经过了彩排,但毕竟是今天才看见全貌,也确实吓了商毅一跳,这还是尽量从简的结果。

    等到了正式的时辰之后,在天坛上也摆放好了三牲祭品,案蜡香炉,商毅沿着台阶登上了天坛,而文武官员们按照各自等级位次,站在天坛下面,虽然穿着又长又大的龙袍,行走颇为不便,但商毅还是十分顺利的登上天坛,首先焚香三柱,对天三叩首,将香插进香炉,随后又泼洒了三杯酒,以示对天地的恭敬。

    再次叩拜天地之后,商毅才站起身来,面向台下的官员,开始高声并朗读祭文,表示自已是顺应天命,称帝建国,同时并接受了皇帝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两块玉玺大印,然后在天坛接受了文武百官的三叩九拜,齐声高呼万岁,连同守卫天坛的士兵、待女也都齐声欢呼,声震云霄,整个祭天仪式也全部结束。

    随后商毅才下了天坛,重新上辇,率领着文武官员们返回到南京城里,进行称帝仪式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事情都是在皇宫里进行。

    进入皇城第一道大门原来是叫洪武门,这时也正式更名为中华门,进入皇城变后,其他的官员都在承天门外等候,由十余名主要的大臣陪同商毅进入承天门,而这时叶瑶瑱也己头戴凤冠,身穿凤袍,在端门内等候。

    商毅更换了一套龙袍,由叶瑶瑱陪同,在社稷坛里拜祭各路神仙,又在太庙祭祖,正式将商氏先人的牌位供奉在祖庙里,并且建立商氏族谱,将商毅和叶瑶瑱的名字也填写在上面,这也像征商氏的宗庙正式成立。

    拜神祭祖之后,商毅和叶瑶瑱由午门进入紫禁城,在太和殿上等候,而在承天门外的大臣们也都依次列队,进入皇宫,商毅在太和殿上居中正座,接受众官员们的参拜,众官员们向商毅行三拜九叩大礼,齐呼三声万岁,然后由王夫之当众朗读建国诏书,以及国号、年号等等,这也表示中华帝国正式成立。

    随后商毅又接受了皇帝之宝,皇帝信宝,制诰之宝这三块玉玺,同时正式策封叶瑶瑱为皇后,叶瑶瑱向商毅拜谢之后,接受了皇后的宝、印、册,然后和商毅并肩而坐,接受众官员们的贺拜,并且对官员们进行封赏,整个称帝仪式的第二阶段也结束了。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零三章 登基建国(四)

    称帝仪式的第三阶段,是阅兵式,一般来说,称帝大典虽然会有士兵列阵参与,但决不会举行大规模的阅兵式,但这是在商毅的要求下,加入的新内容。

    自从商毅举兵以来,一直都在从各个层面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矫正自宋以来,中国社会重文轻武、仰又抑武的环境,树立全社会、全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方面是在军队内部加强军纪和士兵的思想教育,努力营造出一种军民和谐的良好份围,同时也努力培养军队的荣誊感和责任感,在社会中营造出尊敬军队,军人,当兵光荣的意识,当然也提高军人的待遇,和阵亡、受伤、退伍之后的各种保障。

    而现在举行称帝大典,也正是进一步提高军队形像的时候,因此商毅才在称帝大典中増加了阅兵的内容,而且还是一次规模十分庞大的阅兵式。

    内阁的成员也都知道,新朝的成立,绝大部份都是建立在中华军强大的武力基础上,而且军队是国家的柱石,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也是国家安定的保障,因此对商毅的这个要求也并没有异议,完全按照商毅的意愿进行,而且在商毅决定称帝之后,就通知到各个军区,派部队回南京参加阅兵。

    中华军的五大军区,全部都派队伍参加,就是远在云南的江西军区,也派回了一个营的部队和副司令员王信,而湖广军区派来参加阅兵的是副司令员杨武丞利和一个团的部队,山东、淮南两个军区因为没有战事了,因此都派出一个旅参加,两位军区司令员周少桓和成进也都赶回到南京,亲自指挥,当然也是当面向商毅恭贺,同时这两个人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会陪同商毅检阅军队。

    而占有本地之利的南京军区则派出了一个师、一个旅参加,并且还将付责整个阅兵式的仪仗、前导、演阵、收尾等多项任务,只是军区司令员段鹏这时还在四川,只能由副司令员何冲;参谋长张达江代理主持,再加上海军部的士兵,总计参加这次阅兵式的军队人数达到了三万五千余人,战马超过七千匹,另外还有大批的武器。

    在南京外有专用来操演军队的大校场,但商毅决定把这次阅兵式放在皇宫前举行,就在承天门外,左右长安门之门的地区。

    因此在称帝仪式的第二阶段结束之后,众官员们首先退出皇宫,来到承天门外,这时在承天门外两侧、御河北岸,己经搭好了观礼台,官员们按品级秩序上台就座,同时还有二十多名画师都支好了画架,准备用画笔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过了一会儿,承天门打开,商毅和叶瑶瑱策马并辔,从皇宫中出来,而且两人又都换了一套专用来检阅军队的服饰。

    这一套服饰是由商毅亲自设计,其实就是参照近代欧洲军礼队的样式,大体和现在中华军的军官制服相似,头戴一顶圆筒单沿军礼皇冠,围圈是两条金制盘龙,龙首汇聚在在冠沿上,而龙袍的材料仍然是釆用明黄色丝绸制做,紧身、直版、对襟高领、配双排金色纽扣,黄金龙头状肩徽的样式,共绣六条五爪金龙图案,斜背玉带,右下挂隧发短铳,左下跨佩剑,只是下摆长度过膝,足登高筒龙首皮靴!!同时还被着一件长可极地的披风,整个披风面上是一条盘龙纹饰,这一套衣饰下来,一共是九条龙纹,不仅看起来确实非常威武,也暗示商毅现在是九五致尊的地位。

    而叶瑶瑱的服装相对古典一些,虽然依然凤冠长裙,但在肩、腰、背、裙摆等部位用黄金制做了一套盔甲样式的饰品,连凤冠是制成女式头盔样式,其实这是商毅参考了另一时空里动漫中的黄金圣衣的样式设计,也显得英姿飒爽,为叶瑶瑱增添了几分英武之气。

    两人在承天门前下马,登上专为他们准备的观礼台,整个阅兵式也正式开始了。

    首先是军队的进场,由南京军区组成的仪仗队率先进场,先是三百名骑兵组成的马队,从长安左门进入皇城,沿着御河南岸,向西而行,每个人都全副整齐,跨乘高头大马,除了正常的军装之外,斜肩挂着一条丝绸佩带,头盔上插着羽毛,肩章下压着丝绦,一手辔绳,一手持一面彩旗,从长安街前走过,马蹄激踏在青石板铺成的地面上,发动清脆的“嗒嗒”声音。

    在走到承天门前的时候,所有骑兵脚步不停,但都转头看向商毅所在的观礼台,齐声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一直到走过承天门,呼喊声才停止,然后一直走到长安右门前,才转过头来,在长安街的南侧站成一排,策马举旗驻立不动。

    而在骑兵的后面,是一队六百名士兵组成的步兵方阵,也是一样衣甲鲜眀,毎人手持一支插好了刺刀的火枪,斜抱在胸前,以齐步走的姿式,从长安左门走进来,在经过承天门时,全部换成正步走,火枪也变成斜举向前的姿式,也同样齐声高呼“皇上万岁,万岁!”

    和骑兵相比,步兵的队伍更为整齐,动作更为统一一致,横竖斜三向,几乎都是一模一样,脚步铿锵有力,喊声震彻云宵。

    在观礼台上,有人看得频频点头微笑,也有人脸色尴尬,更是有人一脸震惊,因为在观礼台上观看的,并不是只有政府的官员,还有许多被邀请来观看的外国商队、民间人士,包括原南明的几个皇帝和一部份官员,也有一些原明朝的遗老遗少,并不是所有人平时都见过中华军的军容军貌,因此这次阅兵式,也是向南京的社会各届展示中华军军威的一次时机。

    步兵方阵走到长安右门之后,也转头间插在骑兵之间,持枪驻立,接下来是各个军区,以及海军部派来参加阅兵的部队。

    这些部队当然没有仪仗队那么整齐统一,但都是在战场上经过了生死抟杀,因此更是显得杀气腾腾,而在经过观礼台的时候,还表演了变阵,刺杀、对击、模拟射击、马术等项目,也显得内容多样,十分精睬,也让在观礼台上观看的人喝彩不断。

    各个军区,以及海军部的部队过完之后,都在前导的仪仗队后面,按各自的位置站好驻立,而接下来是各种武器的队伍,中华军在战场上使用各种连发枪、火炮、霹雳火箭、战斧火箭等等武器,或用人扛人抬,或用车辆装载,由战马拖动,依次的从长安街上通过。

    中华军善于使用火器,早己是人所尽知,不过在这个时代,火器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于是还引发了不少的传言,夸大其辞,神乎其神一,既使是官员们,平时能够看到这些武器的机会也并不多,因此当这些看起来有些吓人的火炮、火箭从面前走过的时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极大兴趣,有些人都站起来观看,同时议论纷纷,有懂一些人的向其他人讲解,也有不懂的人在那里胡乱瞎猜。

    所有的武器都过完,在长安街的南侧按各自的位置站好,而接下来才是整个阅兵式的重头戏,由商毅亲自检阅军队。

    商毅从观礼台上下来,先到长安左门外,这时准备陪同商毅一起检阅军队的李岩、周少桓、成进三人也都是一身崭新的戎服,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