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5章 姥姥显神通

第5章 姥姥显神通

    悠悠紧跟在姥姥身后,去看姥姥大显神通。弟弟看见也要跟着,姥姥怕他年纪小碍事,让他跟爸爸出去玩,弟弟拉着姥姥的衣襟就是不撒手。

    悠悠掏出个大白兔奶糖递给他“迪迪,你听姥姥话我明天再给你一个。”

    “嗯,迪迪最听话了,姐姐你赶明可别忘了。”弟弟说着,喜滋滋的拿着糖,麻溜地跑着找爸爸去了。

    二爷韩德福家的三间西屋,北边的两间住人,进门是厅房,里面的一间二奶带着两个女儿住,二爷带着儿子宝景住在牛屋里。

    最南边的一间是厨房,姥姥进来就忙上了。

    把猪肉切下一斤多和鸡放到锅里煮上。半斤多五花肉条做酥肉,半斤多肥肉片做滑肉,剩下的二斤肥瘦分开剁肉泥。拿了两个白面馒头切条,一个辣(白)萝卜擦丝剁碎。

    厨房里“乒乒乓乓”响了半个多小时,姥姥看锅里的肉和鸡煮好了,用笊篱捞上来把肉汤舀到斗盆里。

    锅里添上水煮了5个熟鸡蛋,剥了鸡蛋皮一切两半,把鸡蛋黄取出来,里面塞上瘦肉泥再合起来,外面挂上面糊。

    由于肉量较少,姥姥在处理好的肉中放了鸡蛋清,多加面粉,尽量的增加份量。

    锅里倒了大约3斤油,姥姥麻利的把红烧肉、四喜丸子、鸡蛋包肉、酥肉、馒头条、萝卜丸子炸了出来。

    把油倒出来,趁油锅底把剩下的鸡蛋黄摊成金黄色的薄饼。

    刷干净锅加上水,接着汆肉丸子,滑肥肉片,终于把该准备的都做好了,天色也暗了下来,姥姥直起身捶了捶后腰,笑呵呵的吩咐二奶把东西放好,谢绝了二奶奶留饭的盛情,领着悠悠回家了。

    妈妈已经做好了晚饭,白面菜馍馍(素菜包子)、花糕鼻子(用枣和白面做的花样面食)。冬天天短黑的早,村里人为了少点灯省灯油,习惯在天黑前喝完汤(吃晚饭)。

    “妈妈,你咋不烧汤(稀饭)啊。”看着妈妈往碗里舀白开水,悠悠不解的问。

    “大年初一到初三晚上喝白水,喻示新的一年清清爽爽,不招惹乱七八糟的闲事。咱这里的人习惯把稀饭叫做糊涂,大年下就喝糊涂寓意不好。”姥姥给悠悠解惑。

    在悠悠的记忆里,自己家吃白面馍的时候很少。碗口大的白面菜馍馍,哥哥高兴地一口气吃了两个,小弟也吃下了一个。

    爸妈一人才吃了一个,看的出来是舍不得吃了,姥姥拿了个花糕鼻子掰开递给了他俩。

    “尝尝今年的花糕,这枣可是你们妗子特意挑的,个个又大又圆,甜着那。”

    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悠悠暗急,自己的商城里的东西堆积如山,可是家里人却处于忍饥挨饿的状态。怎样才能把里面的东西光明正大的拿出来,改善家里的生活啊!

    饭后,喂了鸡和羊。妈妈又烧了一锅热水,一家人刷牙洗脸烫脚。

    在悠悠的潜意识里,自家这个习惯没少被村里人说道(议论)。水费点力气多挑几桶就有了,家里的水缸是最大的,能装八筲(桶)水。

    可是柴禾比较紧张,大多数人家都不够烧的,为此,姥姥和姥爷起早贪黑的拾柴禾。

    一家人收拾妥当,天才黑下来,但早上起得过早,就早早的睡下了。悠悠偷着瞄了眼商城里智脑上的时间,还不到下午六点。

    “贫下中农同志们,现在开始广播啦。”门后的小喇叭突然响了起来,还带着刺刺啦啦的杂音。

    悠悠如闻之音,总算找到组织了,有了个了解当前社会的渠道。

    “滴滴滴,现在是北京时间18点整,下面广播新闻。”

    听到这个声音,悠悠赶紧对照时间,她欣喜的发现,智脑里的时间和外面一样一样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悠悠多了一个嗜好,喜欢听广播。

    每天清晨6点,《东方红》乐曲就会准时响起,6点30分是“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7点是省内新闻联播,7点半结束。

    中午11点开始播音,12点半结束。

    傍晚是18点,19点是“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19点半开始文艺节目,经常播放的是所谓的革命歌曲和八个现代样板京剧,20点半结束。结束曲都是《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乐曲。

    从广播中悠悠知道,韩屯村是鲁省临水地区洪城县张营公社的一个小村庄。有了这个认知,悠悠利用智脑,将网络上有关这个时期的资料,几乎查了个底掉。

    可惜,由于这个特殊的动荡年代,资料保留下来的不多,根本谈不上完整性,大多是一些片段的记载。不过,聊胜于无,让悠悠对这个年代有了些了解,比过去在穿越小说中看到的真实多了。

    初二天刚亮,时间刚过六点半,悠悠就听到爸妈起床了。爸爸用牛屋的洋筲(铁质水桶)去打(担)水,妈妈扫院子做饭。

    悠悠这具身体毕竟还小,很快就又睡了过去,被姥姥叫醒时已是早上七点多。

    在姥姥的帮助下,悠悠刚穿好衣服。弟弟就过来了,可能还没醒透,他揉着眼睛把手伸向悠悠。

    “姐姐,糖。”

    悠悠一拍脑袋,自己还真给忘了昨天的许诺。迪迪这记性,才两岁的孩子,睡了一个晚上也没忘。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两块奶糖递过去,随口说道“分给哥哥一个。”

    “妹妹,你自己吃吧,我大了不吃糖了。”昊昊接过迪迪递过来的糖块,毫不迟疑的塞到悠悠手里,一副小大人样令悠悠哭笑不得。

    悠悠心里暗暗吐槽亲哥哎,妹妹的糖多到能吃吐你。

    悠悠把奶糖小心的剥开,一把塞进哥哥嘴里。接着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把,递给哥哥。

    “舅老爷给的,哥哥你和迪迪分着吃,别让人再抢了。”

    自己却小心的把糖纸放到炕桌上,慢慢的整平。

    到了后世,这个年代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成了收藏热品,就连糖纸都是成千上万的价格。

    昊昊凑过来看了一眼,“你们女孩子就喜欢这些花纸,我以后再有糖纸,都给你留着。”

    “哥哥,这可不是花纸,糖纸上有好看的图画,还有文字,不一样的糖块,糖纸也不同。”

    姥爷听了悠悠的话,赞许的点点头。感慨的说道“其实,收集糖纸和集邮一样,也是一种收藏,你们大了就懂了。悠悠做的对,好好的放着吧。”

    悠悠教给哥哥整理糖纸,昊昊嫌麻烦,剥下糖纸就递给悠悠。

    “还是你放着吧,一年就过年能吃上糖,总共也没几块。”

    迪迪也把糖纸递了过来,“姐姐,我的也给你。”不过在他小小的心里,知道姐姐喜欢糖纸,以后每次吃糖都会把糖纸给姐姐放起来。

    早饭还是吃饺子,全家人吃的都是杂面猪肉辣萝卜粉条馅的。悠悠一连吃了好几个,也没看见一块豆粒大的肉,不过味道挺好,有浓浓的猪肉香味。

    可是,饺子皮太厚,还硬的不行,有点拉嗓子。看着个头挺大,可是里面的馅不多。

    昊昊也对姥姥说“姥姥,今天的扁食馅真香,要是白面的就好了。这黑面扁食皮忒厚,里面就一点馅。”

    姥姥无奈的说道“年初一能吃上顿白面的扁食,都是好的了。你们不知道,姥姥小时候连着几年都没吃上顿扁食。”

    昊昊看姥姥伤心了,赶紧说“姥姥,等我长大了,也去当兵,到时候给家里寄粮票,您和姥爷天天吃白面。”

    姥姥开心的笑了,“好,姥姥等着享昊昊的福,天天吃白面。”

    悠悠心里说“我现在就能让全家吃上白面,可怎么拿出来啊?”

    饭后,妈妈用剩下的饺子汤先拌了鸡食,又加上刷锅水一起舀到大瓦盆里,撒上两把麸子,爸爸端到草棚去喂羊。

    刚收拾完,舅姥爷拿着一挂炮仗(鞭炮)走了进来,高门大嗓的说着“今天卫生室开门,我特意买了挂一百响的,希望咱卫华的名气越响越远”。

    爸爸进屋里拿出钥匙,妈妈提着两个早上灌满开水的暖水瓶,一家人都向卫生室走去。

    悠悠家住的大队部在东西街南面,街北面是村里的打麦场。麦场的东南角盖了五间房,东边的两间朝南临街开门,是卫生室。西边的三间朝北开门,是村里的场屋,里面放着队里的农具,麦秋季节也是看场人的临时住处。

    卫生室前面的街道扫的干干净净,站满了看热闹的群众,舅姥爷庄重的讲了几句话就吩咐放鞭炮开门。

    屋内迎门一张仨抽屉的大办公桌,桌上放着血压计、垫枕和几本医书,桌后一把木椅,桌前放着两个条凳,一横一竖,看来是让病人坐的。

    东墙和北墙立着白色的药柜,上面摆着几十种药品和简单的医疗设备。西面房梁下面一个长长的棕色的中药橱,将房子隔成内外两间,里屋放着一张铺白色床单的木床,屋子里飘着淡淡地中药味。

    妈妈和几个妇女拿着抹布细心的擦拭,宝景主动拿起扫帚里外的打扫。有人开玩笑“宝景,过年给你师傅磕头了吗?”

    宝景因父母身体不好特别崇拜医生,有空就去卫生室帮忙,被村里人戏称为“吴医生的小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