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401章 录发音

第401章 录发音

    宿舍在校区的后面,是为了今年的扩招计划新建的。两间的大通间,靠墙一圈木板搭的通铺。每人一米宽的地方。伙房也建在这里,方便学生吃住。

    学校不仅有专门的开水房,还有洗澡房,每个星期天都免费对学生开放。

    学生每个月交三十斤粮票,三元钱的伙食费。粮票拿着学校的证明信,用粮食去粮所换。高中的伙食国家是有补贴的,不然,光是三十斤粮食,三元钱可不够。

    伙食按定量供给,以班为单位领取。每天早上一个馒头,一碗稀饭,一块咸菜条。中午一份熟菜,两个馒头中有一个是粗粮的,晚饭和早上一样。

    定量供应的饭菜,大部分学生都吃不饱。可以另外买馍票,一斤粮票加上二毛钱,兑换五个馍票,每个二两,其中二个是粗粮的。

    上高中的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饭量都大,只有中午有熟菜,不是萝卜就是白菜,还油水极少。学校给的定量,别说男孩子了,即使是女孩子,也吃不饱。

    饭量大的男孩子,一个月得补贴三十斤馍票。光是这一样,就得六元钱。就是女孩子,每月最少也得补贴十斤。

    因此,在临水一中上学,每月最少得十元钱,家离得近的,家长定期送干粮,学校给免费溜热。

    今年,临水一中首次在区招了320名高一学生,可是来报道的,不足300人,家里生活困难的,自动放弃了入学资格。不仅是临水一中,各县一中也都有这种情况。

    不过,现在各公社都有高中,他们可以就近上学,起码生活上有保障。考上一中的都是学习好的,公社高中非常的欢迎。

    临水一中就在地委家属院西面,中间隔着一个三完小。三舅妈家五间房子,最西面的一间闲着,还没人住。

    胜男舅妈亲自把房子收拾好了,还专门给志远配了个书橱,家里的保姆把新铺盖都给洗了一遍。可是志远非得要住校,他说“别人都住校,我也得感受一下高中的住校生活。”

    大舅和大舅妈也支持他“志远和慧慧不一样,他是男孩子,就得粗糙着养,多吃点苦也是个锻炼。”

    胜男舅妈却说“大哥,嫂子,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校那条件,营养根本不够。

    咱家的孩子这几年都喝奶粉,在学校即使有,也不能喝,现在好多人家婴儿都喝不上奶粉。

    奶粉可以不喝,学校一个月三元钱的伙食费,别说肉了,连油都不舍得放,一个学生一个月才三两油的指标。在家里的时候,咱家那天不吃肉。

    我也问了,一中的宿舍紧张,临水市区的孩子,都得走读,咱家离学校这么近,几步路的事,比孩子放学去伙房都方便。

    你们就别争了,就让志远在家里住。咱又不是没条件,干嘛让孩子受那个罪。

    志远,你听婶子的话,想感受集体生活,咱到大学里去感受,考上重点大学,有四年的在校时间。

    现在,二年的高中,可是争分夺秒的时刻,就在婶子这里住,学习环境安静。”

    志远态度挺坚决,他说“老师已经给安排好了铺位,我还是先在学校里吃住,要是不行再搬到三叔家。”

    爱国舅舅说“就让他试试吧,咱家有的是粮票,多买些馍票,饭量再大也能吃饱了,条件比我上学时好多了。”

    胜男舅妈只好说“志远,咱家里学校近,你有事就回家,叔叔和婶子在这里,碰到难事给我们说。咱不惹事也不能收委屈。”

    景云他们几个在洪城县一中,星期天回到家里,就来找智慧,一中的英语老师的发音,和智慧教的不一样。

    听了景云他们学的英语发音,悠悠满头的黑线,也忒磕碜人了,英语硬是让他们用汉语发音直读出来,还带着些洪城的口音,听的那叫个怪异。

    估计他们的英语老师,应该不是教俄语的出身,而是语文老师教的。听着洪城音调的英语发音,悠悠私下里认为,还不如不开这门课。

    悠悠妈妈听了他们的英语发音,也开始发愁,倒是智慧姐出了个主意“要是能像许国璋《英语》那样,有一套高中的英语磁带就好了。”

    其实现在高中的英语非常简单,第一册就是二十六个字母,简单的单词以及常用的对话,内容和儿童识字差不多。

    悠悠顺口接到“智慧姐,那你给他们录一个吧,我给你找空白磁带去。”

    智慧局促的说“那可不行,我这读音也不标准。要是姑父在就好了,他的发音准确。”

    妈妈对智慧姐说“慧慧,你就先给他们录一遍吧,总比他们老师读的标准。”

    智慧把这当成了大事,连着录了好几遍,她自己才算满意了。悠悠始终跟着录音,听的暗自点头,看样子智慧姐没少下功夫,她的发音真的很标准。

    录音完成后,悠悠又复制了几盘,防备着磁带坏了。可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他们几个家里都没有录音机,就悠悠家有一台。

    再说了,录音机和收音机不同,录音机价格太高了,现在一台便宜录音机就得多元,关键是县里的百货大楼没有卖的。

    景云已经17岁了,是他们几个中年龄最大的。悠悠妈就对她说“景云,这台录音机放家里也没啥用,你们就带学校里去吧。你年龄最大,录音机就由你保管。”

    景云没答应,回家找爹娘商量去了。没过多久,“大一号”就来了,进门就找姥姥“姑,景云回家给俺说了,说她智慧姐给想了个学习的好办法,就是缺台啥机子。

    说是得小一千元钱,咱县城还没卖的。得去临水买,还不一定有。

    姑啊,您路子多,帮孩子买一个吧。钱多少的没关系,只要是孩子上学用的上,俺们舍得花钱。”

    景云跟在她娘的后面,激动的不行。不过,她也有顾虑,“姑奶奶,录音机有小的吗,像你们家的这么大,俺在学校里不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