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崇祯八年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

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

    “有关战备及台湾事宜就议到此处,内阁、吏部、兵部、户部、工部等相关有司,要根据实际抓紧制订相应措施,凡事涉部务者须于十日之内拿出方略,之后尽快部署到位。都察院要加强此二事之监管,要遣专人进驻有司负责督办,但有发现推诿懈怠者,即刻从速纠劾!”

    众臣起身施礼接旨。

    朱由检头一次给出了时间表的概念,目的就是以严格规范的制度来提高大明官吏的办事效率。

    其实自涨薪的新政实施以来,京师各个衙门的办事效率已经与从前有了天壤之别。

    在自身利益得到巨大实惠的刺激,以及吏部、都察院、锦衣卫的严格监督下,大明官场上那种慵懒散的风气得到了彻底改善。

    尤其是各衙门中具体办差的中下级官员及不入流的书办吏目,生活状况突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人由生活窘困变成了富裕的中产阶级,这种做梦也想不到的改变激发了绝大多数人的工作热情和态度。

    在讲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过去,当别人给了你巨大的好处,而你却没有做出相应回报的行为是被世人所鄙夷的,就算其家里人也不会对此表示宽容和理解。

    而且内阁已经行文宣示各地官府,只要各地上呈公文言是获朝廷批复回应者,无论涉及人财物哪一面,待所报之事完结之后,必须以详细的公文向朝廷报结,将事情的处置过程与结果做出全面的说明,这些来往公文函件将全部存档以备查用。

    而朝廷在收到地方奏报后,会暗中派出御史、锦衣卫查验地方官府所报情治是否存在隐瞒实情的情形存在,一旦发现有欺上瞒下之举,涉事主官一律就地罢职,若其中有徇私枉法者,将由锦衣卫押送入京,交由三法司会审定罪。

    一股以上带下、以点带面、监管到位、处置严厉的官场新风气,正逐渐在大明各地官府中开始形成和蔓延。

    尽管有相当大一部分官吏对此极度不适应,并且暗地里怨声载道,但一种强大的趋势一旦形成,就绝不会轻易的发生反转。

    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要身在其中,也只能在这种大趋势的推动下不由自主地被动前行。

    在高额收入与丢官去职的双重作用下,大明的吏治正在慢慢向着好的一面扭转。

    “启奏圣上,臣有事要言!”

    说话的是首辅温体仁。

    “温卿有言尽管奏来!内阁施政新风令朕激赏不已,此等一切卿当居首功!”

    朱由检笑着夸奖了这位老臣一句。

    内阁新政其实就是由温体仁提出并主导展开的。

    对于这种有可能会得罪很多人的新举措,王应熊与张至发采取了不支持不参与的态度,而温体仁的施政方案则是得到了朱由检的强力支持。

    温体仁为了给温侃打开晋升通道,现在也是无所顾忌了。

    他心里清楚,等再过几年自己致仕后,次子的前程就全指望皇帝了。

    虽然当了十年的首辅,但自己在朝野中名声并不怎么好,指望别人罩着温侃是不可能了,只有紧紧抱住皇帝的大腿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他当然知道皇帝有锐意图新的心思,现在的一切都是拿着眼皮底下的衙门当实验,在总结得失之后,将来肯定要全面推行。

    所以,在参考皇帝施行的京师衙门新政的基础上,老温抢先顺势将加强版的新政推了出来。

    不出所料,自己的这个举措得到了皇帝最大程度上的认可,现在要是论起群臣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温体仁自信,自己绝对是稳稳的排在了前三名之内。

    “启奏圣上,有感于朝廷新政实施以来,各地往来公文愈加频繁、各地官员调动升迁频仍、新科进士、国子监举子即将赴任之情势,臣建议于京师复设会同馆,并于四方复开水马驿,以便于公文传送、递送使客、官员卸任上任、转运军需、大明各业界人士传递信件物品等等事项。现今大明境内匪患大部消除,四境之内来往商贾行人数量剧增,朝廷应当为其适合之食宿之地,免其风餐露宿之苦,故此方有臣之所议!”

    所谓的水马驿指的便是水路和陆路交通上的驿站,其中主要以陆路为主。

    驿站自古以来便为历朝历代帝王所重视,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后,往往不遗余力庆祝大量人财物力开辟和整饬驿站,用以保障朝廷政令的畅通,以及地方事务能准确及时的传递到中央。

    自太祖登基之日起,便将驿站的设立作为军国机务最紧要事务之一,于全国水陆要冲之地开设了驿站,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驿站开设到了大明全境,而各地驿站在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了大明官方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一说起驿站,朱由检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李自成。

    历史上的崇祯三年,这具身体的本主下令裁撤全国三成以上的驿站,这才导致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横空出世。

    银川驿马夫李自成被下岗了,于是乎,李马夫走投无路投奔了所谓的义军,继而“奋臂大呼,九州幅裂”。

    当然了,现在的李马夫正如丧家之犬般驰与塞外,正在和蒙古同胞“打”成一片,再无机会颠覆大明江山了。

    朱由检当然知道驿递的重要性了,驿路通,国家强;驿路滞,国家衰。

    驿递的兴衰是中央政权兴衰的征兆,此话确为至理。

    在过去的历史中,每当一个国家政权无力支撑驿递的存在时,就说明这个王朝财力已近枯竭,离崩塌之日已经不远。

    历史上的大明就是嘴典型的例子。

    为什么驿递的兴衰会如此准确且敏感的反应王朝的兴衰呢?

    原因很简单。

    一个字银子。

    三个字很多银子。

    在交通极度不便的当今,驿递太费钱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朝廷的邸报传递来说吧,从京师将邸报传递到近在咫尺的宣化驿,单单这个,每月就需花费一两银子。

    可想而知,若是将邸报传递至数千里之外的地方,需要花费多少银钱。

    崇祯三年,皇帝下达裁撤驿站的圣旨后,仅仅一年过后,太仓便节约了六十八万两银子驿递支出,那才是裁撤了三成的结果。

    有此可见,驿递的每年的费用到底有多少。

    而邸报传抄发送只是驿站所负担的事物中最为简单的一项。

    但朱由检知道,就算花费再多,驿站也必须存在。

    因为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过程中,驿站驿递发挥着举足轻重地重要作用,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存在。

    温体仁的提议非常合情合理,甚至可以说实属老成谋国之言。

    站在首辅这个高位的老温清醒的认识到,若想要将朝廷的新政推广到大明各地,驿站驿递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且也是朝廷控制地方官府最为便捷和直接的通道。

    朱由检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他甚至知道,很多处于要害位置的驿站中,有些驿卒本身就是锦衣卫的密探,这些便装密探会将很多重要的情报汇总后上报到京师,以卑微的身份为这个国家贡献着一己之力。